李玉花
小学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融合过程中,就必须要联系生活,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过程中。这就需要从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去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一、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比如在学习“为父母分担”这一单元课程的时候,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让父母少操心、自己多做事、承担家庭责任明确自己的家庭贡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调查和总结整理出妈妈一天的家务数量,详细地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展示最终结果并分享讨论,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妈妈的不易。这样从实际生活中去谈及父母为学生所做的事情,引导出学生是否爱自己的父母,如何才能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及时引出话题“如果能让父母轻松一点,是否应该去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此时也可以举办一个小型的讨论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教师给出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如有的同学说“我会自己洗袜子”,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洗袜子本身就是自己的事情,妈妈只是帮我们洗。这样,通过实际调查、分享、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产生主动帮助家长分担家务的意愿,从而产生劳动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劳动
在产生劳动意识之后,还需要学会劳动,掌握一些劳动技能,提高学生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在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劳动获得体验,产生劳动情感体验后,才会有所收获。以此来激发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劳动教育。这就需要集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的实践活动,把劳动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的开展中。
比如在“科技发展造福人类”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搜索素材并在课堂播放一些生活小妙招,一些生活中的小发现,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对这些生活小妙招产生兴趣,然后让他们在生活中主动去尝试这些小妙招,比如蔬菜的储存技巧、切水果的方法等,同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劳动技能,学习劳动技能,掌握劳动技能。
三、拓展延伸,让学生爱上劳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局限于教材,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兴趣,才能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乐趣,让学生爱上劳动并养成劳动习惯。
比如“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章,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垃圾,知道垃圾危害,同时了解垃圾中存在的资源及其利用价值。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实践活动,实现教学延伸。在学习相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内转一转,是否存在一些乱扔垃圾、不分类的情况。然后以教室为活动范围,以“变废为宝”为活动主题,让学生动手把一些垃圾变废为宝,美化教室。让学生明确如何劳动才是最有效的,学会处理垃圾、打扫卫生、布置周边环境,面对最终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爱上劳动,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作者系文县桥头学区黄家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