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晋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表现为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可能表现为心动过速、过缓或不规则。患者口服药物、接受手术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可以有效控制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类型
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生部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窦性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还有窦性心律不齐;少见的包括窦房传导阻滞,严重的包括窦性停搏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房性 包括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以及房内传导阻滞,还有房性逸搏。
交界性 包括交界性早搏或交界性心动过速。
室性 室性早搏或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为室扑或室颤。
心律失常的病因
器质性因素 器质性病变是引发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这些病变直接影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冠心病、心肌病、瓣膜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
功能性因素 没有明显的心脏结构异常,但是某些外界因素或机体功能失调引发心律失常,包括神经调节异常、缺氧、感染等。
药物作用 抗心律失常药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利尿剂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抗抑郁药、抗生素也可能影响心脏电活动。
外部环境因素 外界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成为心律失常的诱因,如精神压力过大、生活作息紊乱、剧烈运动等。
此外,饮酒、吸烟,以及摄入过量咖啡因,也可能诱发早搏或心动过速。
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轻度症状 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重度症状 晕厥或濒死感、呼吸困难、胸痛、突发心脏骤停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标准
心律失常的诊断,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等,以明确心律异常的类型及可能的病因。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金标准”。
动态心电图检查,适用于发作性或偶发性心律失常,可以记录患者24小时内心电活动,捕捉短暂、无症状或夜间发作的心律异常。
如何治疗和预防心律失常
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可以控制心率;导管射频消融术,可以处理异常心脏电信号;心脏电复律,用于纠正房颤;植入心脏起搏器,可以治疗心动过缓。
心律失常虽然难以避免,但是以下措施可以显著降低风险。
患者应坚持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坚果等);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量;加强健康管理,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脏异常,并且尽早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适度运动,可以选择散步、练瑜伽等运动方式;遵照医嘱规范服用药物,避免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