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加快发展乡村民宿产业

闫 翔

民宿产业作为一种乡村产业新业态,近年来已成为一些地区乡村发展的新赛道和新热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中,乡村民宿业态的兴起将成为产业兴旺发展的又一亮点。对于一些缺少特色产业发展的乡村,发展乡村民宿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优先之路,同时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要从民宿破题,以民宿立新,形成乡村振兴的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助推甘肃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乡村民宿是带动乡村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乡村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发展产业,尤其是工业产业,但在一些地方因为缺少发展工业产业的必要条件,存在无产业可建、可兴的情况。为此,要瞄准看风景、住民宿、品文化、赏风情等生态旅游的新方式、新需求,带动乡村经济全面发展。要根据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情况,进一步挖掘好当地人文底蕴和文化资源,把乡土风貌、特色文化与现代旅游需求有机结合,并精心策划好、建设好具有差异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旅游民宿产品和项目,让民宿经济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要实现旅游、商贸、交通、食宿、服务、文化等众多产业链相互促进,扩大内需,推动整体发展,就地拉动农牧业、加工业、家装业、物流业、文旅业等现代化产业发展。

乡村民宿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新载体。民宿承载着地域文化、民族特色,是各民族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不同民族间的乡村民宿开展特色文娱活动、手工制作、习俗观礼、研学采风等文化体验活动,让八方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民俗文化风情,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甘肃民族特色众多,风土人情差异性鲜明,建筑风格独特性突出,这是吸引各地游客的特有之处。要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和优质旅游民宿,积极创新乡村文化的旅游呈现方式,深化乡村文化的旅游内涵,为游客提供新奇独特的乡村文化体验。比如陇南市康县五福临门民宿、酒泉市肃州区肃云香庄成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成为甘肃乡村民宿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还有文县铁楼藏族乡通过修建特色民宿、举办民俗活动等方式,吸引八方游客体验白马藏族文化,加深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民宿因旅游而兴,发展民宿需要守正创新,在保持原生态的基础上优化环境、提高质量、增进融合。要“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在“吃、住、行、游、购、娱、学”中加深融合与相互往来,紧紧抓住甘肃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资源禀赋丰富的优势,大力加快发展乡村民宿新业态。

乡村民宿是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发展乡村民宿是构建城乡融合的有效途径。随着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成为城市居民青睐的重点。城乡融合是人、财、物及文化等的全面深入融合,其核心是人,目标是缩小城市和乡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领域的差距,把城市的优点融入乡村发展之中,把乡村的特色作为乡村现代化发展之魂。要在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民宿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挖掘农村现有各类资源,包括依法建造的宅基地农民房屋、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以及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不仅能提升乡村的经济价值,还可以丰富乡村的文化内涵。要通过合理的设计、修缮和改造,使乡村民宿既保持乡村的传统风貌,又体现当地的生活特色,为旅游者提供休闲度假、体验当地风俗文化的场所。要规范集体经营管理、强化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工程,以乡村民宿为抓手打造城乡融合新模式。

乡村民宿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的新路径。发展乡村民宿是激发农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村民通过参与民宿的经营与服务,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认识到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将促使农民更加积极地传承和弘扬乡村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发展精品民宿与星级农家乐相结合的道路,通过发展乡村文化旅游驱动城乡精神文明交融共进,有力促进乡村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合理利用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文物建筑等资源突出乡村民宿特色,将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等融入乡村民宿产品建设,注重与周边社区的文化互动,鼓励乡村民宿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农村党建研究中心主任

--> 2024-06-14 2 2 甘肃日报 c164304.html 1 加快发展乡村民宿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