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强化就业工作中的思政引领作用

张金慧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升思政教育与就业服务的结合度,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的职业理想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相结合,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深化课程思政融合。课程思政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构建“就业思政”课程育人体系。首先,必须强化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家精神、工匠精神等内容的教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培育大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催生大学生向榜样学习的内生动力。其次,突出就业课的专业指导,紧紧围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指导,精准对标学生求职阶段,培育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再次,聚焦专业课的深度融入,借助课堂教学将就业指导融入专业课程知识点讲解,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强化知识基础及专业技能,夯实学生就业能力。最后,注重通识课的资源拓展,通过通识课巧妙融入个人与社会价值、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打造一支内外互补、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团队,是保证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关键。一是在人员结构上,要把热爱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并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教职员工纳入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多种渠道外聘一批知名企业家、教育界人士、杰出校友等人才加入就业指导师资队伍,优化充实学缘结构。二是在业务素质上,要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关于就业指导的课程质量与服务能力,通过组织培训学习深刻领会思政课程理念下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内涵,鼓励教师组成交叉学科研究团队,选择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求职就业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进而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三是在资源利用上,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与企业深度合作,帮助学生获得更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行业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和技能要求,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加强正确思想引领。青年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成长与发展,更是社会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基石。因此,引领正确的思想方向,构筑一个全方位、多层次、高效便捷的青年就业服务大平台,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探索如何在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践中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教育。一方面,应加大课程思政中融入就业元素;另一方面,精细化的就业能力训练必不可少。同时,在学生党支部、班级、课题组的活动中融入就业思政活动,定期开展就业能力训练活动,促进大学生在意识和实践层面做好求职准备。二是帮助大学生系好职业生涯发展的第一颗纽扣,奠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基础。通过打造主题鲜明、导向明确的主题性活动,充分关注学生就业意向,开展就业宣传、树立职业理想。引领广大青年将人生道路选择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统一起来,将人生理想、职业理想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主动投身到基层、到西部,自觉服务国家需求“大舞台”,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通过“多元化”的招聘市场畅通就业渠道、“多样化”的指导实践强化就业育人、“全程化”的关怀支持引导基层就业、“精准化”的就业帮扶聚焦重点群体,完善当前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助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

--> 2024-06-14 2 2 甘肃日报 c164305.html 1 强化就业工作中的思政引领作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