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8年11月07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空中走廊助经济腾飞

——省民航机场集团改革发展创新纪实

    本报记者 张小芳 通讯员 刘莎莎 赵丹

    改革开放至今的40年,是甘肃民航迅速发展的40年,是历经改革努力“飞天”的40年,更是我省民航事业翻天覆地发生大变化的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民航机场集团抢抓“一带一路”和向西开放的战略机遇,加快构建“一门户、一枢纽、两快线、多基地”的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了以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为轴心,以敦煌、嘉峪关、张掖、金昌等河西机场群和庆阳、陇南等河东机场群为两翼的民航运输网络,努力搭建起连通国际、通达全国、覆盖全省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空中走廊。

    改革示范性国有企业的蜕变

    从1985年的中国民航兰州管理局到2015年的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30年的蜕变与发展演绎了一部岁月沧桑的发展史、一部跌宕起伏的改革史、一部多流汇集的融合史。

    1985年4月,中国民航兰州管理局从兰州搬迁至西安,并在西安成立中国民航西北管理局。同年11月,以中川民用航空站为基础成立了民航甘肃省管理局,受中国民航西北管理局管辖。1997年6月,兰州中川机场扩建工程开工并在次年10月1日投入使用。2001年11月,兰州中川机场新建航站楼正式使用。2004年7月,民航甘肃省管理局改组为甘肃机场集团;同时成立民航甘肃监管办。在民航总局机场属地化管理改革中,甘肃机场作为最后一家完成了属地化管理改革,进入甘肃省管时期。2006年5月,海航集团重组甘肃机场集团。2008年,成立了甘肃省机场投资有限公司,2012年,进一步成立了甘肃省民航机场管理局。几年间,甘肃省政府先后投资建成投运了金昌机场、张掖机场、庆阳机场改扩建飞行区工程、航站楼工程、兰州机场二号航站楼,为重组后的省民航机场集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保障。2015年1月30日,省委、省政府从海航集团收回了机场管理权,新组建成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成为下辖7个民用机场、多个产业板块以及4家独立子公司,拥有4000余名员工的省属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和改革示范性国有企业。

    基础设施与航空市场相辅“腾飞”

    从2015年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成立的三年多来,甘肃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和航空市场开拓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15年,兰州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建成投运,实现“无缝隙对接和零风雨换乘”;2016年,兰州机场4000米跑道延长投运,二期扩建项目全面完成;2017年,兰州机场T1航站楼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目前三期扩建项目正按照总体规划积极推进;2016年1月,庆阳机场扩建工程按期投运;2016年,敦煌机场新建T3航站楼投运,仅用7个月完成了敦煌机场T3航站楼38个月的建设任务,为“敦煌文博会”增光添彩;2017年,敦煌机场跑道长度由2800米延长至3400米,飞行区等级由4C级提升至4D级,满足E类飞机备降,保障欧亚航路备降的需求;2018年4月,陇南机场建成投运。旅客吞吐量从2014年的751万人次跃升到2017年的1441万人次,年平均增速24%以上;连续实现2个200万级增长和1个300万级增长;运营的航空公司达到42家(含货运航空公司4家);驻场运力由11架增加到18架;客运航线由116条增加到221条,通航城市由66座增加到102个,通达至欧洲、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架起“一带一路”建设的空中走廊;陆续开通定期国内货运包机和不定期国际货运包机,结束了甘肃长期以来没有正班全货运航线的历史。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省民航机场集团将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和向西开放国家战略平台建设中,架起“一带一路”建设的空中桥梁,为甘肃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8-11-07 ——省民航机场集团改革发展创新纪实 2 2 甘肃工人报 c93588.html 1 空中走廊助经济腾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