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9月14日
第10版:阅读

【滴水藏海】

那片红色的土地

孟庆瑞 孙家东

我的家乡,位居钟灵毓秀的蒙山之阴,万顷碧波、柳岸闻莺的云蒙湖与蒙山遥相对望。

汇沧桑于厚典、聚气象于万千,穿越悠远千古,这里散发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集纳的厚重中风韵沉淀,彰显本色。同时,它追随着时代的脚步,迈着坚定的步伐,以矫健的身姿,展露出新的风采。

在缔造新中国的征途上,那一场场捍卫正义和主权腾起的硝烟,早已被时光淬炼成瞻仰的丰碑。长路漫漫,一次次的冲锋陷阵蜕变成一个个浸染民族血性的悲壮传说。这种传说,越过蒙山、掠过汶河,成为一粒粒鲜活的种子,根植于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让这片古老而又神圣的土地,绽放着一种红色渲染的壮美。

追忆历史风云,俯身这片炽热的故土,我被眼前的一切再次浸湿双目。我的思想、我的灵魂,在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英烈面前,伴随着那段峥嵘岁月起伏,那些慷慨悲壮故事,在令我肃然起敬的同时,一种强烈震撼更是久久溢于胸口。

后里村,距离蒙阴县垛庄镇2.5公里,是刘晓浦和刘一梦两位革命先烈的出生地。

时值初夏,村委会前面一株株苍翠浓郁的松柏,因穿越百年日月的光华,愈发显出苍劲昂扬的气势。风掀松涛,树藉英灵,柏松以这种方式颂扬着先烈。

梁启超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显然,刘晓浦、刘一梦年轻而短暂的生命,呈现出的是大侠之范,正如林则徐所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国难当头,愿以己之命博众人之安。

刘晓浦,又名刘小浦、刘泰和,生于1903年。1929年4月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山东工作,1929年7月2日因叛徒告密被捕,1931年4月5日被敌人杀害。

刘一梦,原名刘曾溶,字安泉,号大觉,刘晓浦的侄子,1905年出生。1928年夏,受党组织派遣到山东从事青运、工运、农运工作,任团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1929年2月任团省委书记。1931年与刘晓浦先后遇害。

刘晓浦和刘一梦本是叔侄,因共同的信仰和追求,成为革命战友,在白色恐怖的岁月,相互激励,共同战斗。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在当地人尽皆知、声名远播的“燕翼堂”,刘晓浦和刘一梦都出身于“燕翼堂”。

“燕翼堂”原址在今蒙阴县垛庄镇。在当时是名门望族,家业雄厚、子嗣众多。在抗战时,积极捐助物资,参军参战、支持革命,先后有7人英勇献身。

孟良崮战役,也发生在此地。孟良崮战役是扭转华东战局的重要一战,据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记载,当时蒙阴支前的物资:熟食有70余万斤、小推车3300多辆、担架700多副、支前的挑夫12万多人、民工4万多人。

1947年4月12日《大众日报》刊文:“孟良崮战役期间,蒙阴人民全力支援前线,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保证前线的战士吃上饭,他们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粮食一碗一瓢地节省下来支援前线。”陈毅元帅曾经感叹:“我就是死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推车将革命推过了长江。”蒙山高、沂水长,军民心向共产党,心向共产党,红心迎朝阳,迎朝阳——一首《沂蒙颂》,唱出军民鱼水深情,唱出浩气长存的民族大爱。

俯瞰红色沃土,追思英雄儿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涌现出的诸如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这样的英雄数不胜数。

历史终将他们铭记,铭记他们对革命的忠诚、舍生忘死的英勇,还有在沂蒙大地上,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摘自《大众日报》2021年8月15日)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9-14 【滴水藏海】 1 1 甘肃日报 c272851.html 1 那片红色的土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