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11月19日
第11版:读书

【导读】

读书与行走

扬 凡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有人说,行路不及读书,若是不读书,路走得再多,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仔细咀嚼话中意味,可以说是各有道理。

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通过读书,可以了解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人与事,开阔自己的视野与思维,使我们少走弯路。而通过行走世界,观察不同的自然风光,感受不同的人文风情,体验不同的民俗生活,欣赏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景致,又会反哺自己的阅读。

在阅读中行走,在行走中阅读,是一种身体与灵魂的交流。过去在书本上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仅仅给人一种格调沉郁悲壮、气贯长虹的感觉。不久前,当我登上这首诗的诞生地珠海外伶仃岛,伫立在这首诗的摩崖石刻前,触景生情,更让人心潮澎湃,生出许多不曾有过的感慨。感叹读诗还应当去“走诗”,如此才能更真切、更深刻地理解诗的深刻含义。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始终是肤浅的,要深刻了解就要亲自实践,而实践的途径之一,就是行万里路。当年司马迁写《史记》时,曾经花费数年,走遍了许多地方,勘察了许多遗迹,“采访”了许多人,了解了许多风土人情,成就了后人称之为“可谓实录”的伟大著作。

读书和行走是增长知识的两翼。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占据三个席位。纵览中国历史,没有哪一家能像苏氏家族一样,传为千古佳话。除了天资禀赋外,行走游学,无疑也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基石。父子三人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坚定践行者,走访名师高仕,游历名山大川,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西方古代哲学家奥斯丁曾说过:“时间就像一本书,不去行走的人只读到其中一页。”读书,让心灵平静如水;行走,让灵魂远走高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很多人的精神追求;“一半时间在路上,一半时间在书房”,是很多人喜欢的生活方式。故而,书要勤读,路要多走。勤读书,方知胸中不足;多走路,堪补己之寡陋。

2020-11-19 【导读】 1 1 甘肃日报 c221242.html 1 读书与行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