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乾
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或强迫行为作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想去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患者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强迫症的病因尚不明确。有大量研究表明,强迫症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不良事件、应激因素等有关系,尤其与患者的个性特点紧密相关。强迫症患者在首次发病时,常遭受过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如人际关系紧张、婚姻遇到考验、学习工作受挫等。
临床观察显示,强迫症患者性格大多急躁、好胜、主观、任性、自制能力差,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过于拘谨,对自己过分克制,生活习惯呆板,兴趣和爱好贫乏。就职业特点而言,工作压力特别大的职业也可导致强迫症的高发。
当自己或家人出现一些强迫观念(反复思考一些想法),比如怀疑、回忆等,或重复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仪式性动作等,就应该到医院寻求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了。
如果上述症状中有一条以上持续存在,并困扰着你的生活,使你感到痛苦,请你咨询专业的医生,让医生帮助你一同战胜强迫症。
强迫症通常是可治疗、可恢复的精神心理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减少病痛意义重大。一旦确诊为强迫症,治疗上可考虑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需要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配合心理治疗。目前认为,一般病情较轻的强迫症患者,可以只使用心理疗法;病情较重的强迫症患者,使用解释性的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考虑使用对神经症疗效较好的森田疗法(心理治疗的一种)。
强迫症患者治疗时,首先,要解除紧张、害怕和焦虑,对自己的症状要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顺其自然,打破恶性循环。因为强迫症状之所以出现,正是由于患者不允许这种症状出现,非要和它对抗,这反而是在提醒、强化自己产生强迫症状。其次,要进行个性的重新塑造,改变自己的不良人格结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乐观、无畏、果敢的思维方式,而绝非一心一意地企图立刻消除症状。
目前的抗强迫症药物其实也是抗抑郁药物。一线药物主要为SSRI类的药物,如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二线药物包括氯丙咪嗪、文拉法新、米氮平、西酞普兰、利培酮等;三线药物也可以理解为增效剂,对难治的强迫症,合用增效剂有时会有一些较好的效果,一般都是抗精神病药物,包括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等。
总而言之,强迫症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更需要患者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家人和朋友既要在治疗上给予全力支持,还要积极配合医生当好患者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