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修
生活中,很多人有脚后跟痛的情况,有的人是在长时间走路、跑步之后,有的人是早晨起床,脚后跟疼得站不住。足跟痛,莫不是长了骨刺?其实,有很多疾病可以引发足跟痛,包括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跟骨刺、骨质疏松等。
慢性损伤致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主要诱因是长时间走路、跑步、爬山或站立;长时间穿高跟鞋以及肥胖也会导致足底筋膜炎的发生。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症状是行走时足跟底疼痛、足跟处有明显压痛点。严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时也会有疼痛感。通常,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疼痛最为明显。
运动后慎防跟腱炎 超负荷的运动、频繁在硬性地面如公路上奔跑、爬山等运动造成跟腱过度使用,均容易导致跟腱内的纤维发生慢性损伤,从而引起跟腱炎。出现跟腱炎之后,最直接的治疗方法就是休息、冰敷和使用药物。
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也可引起足跟痛,多见于老年患者,是人体骨骼老化后的一种表现。其足跟疼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其实绝大多数脚后跟骨刺都是由韧带发炎所引起的。锻炼的时候最好因人而异,避免剧烈运动、急性扭伤等现象。足跟骨刺的危害是比较大的,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一定的影响,一定要及时确诊并治疗。
足底脂肪垫萎缩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足底脂肪垫萎缩使足跟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局部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出现疼痛。休息,减轻负重和行走,多用热水泡脚,注意穿着软底鞋,都可以缓解症状。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口服或外用的药物。
更年期女性也可能足跟痛 除了情绪烦躁、易怒、潮热等特点外,很多更年期女性还可能出现脚后跟疼、膝盖疼等缺钙症状。40岁以上的女性,由于内分泌紊乱等因素,80%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弹性下降,骨骼内孔隙增大,呈现中空疏松的现象。一方面导致微细骨折出现,另一方面附着在其周围的筋膜和各肌群负荷加重,并发劳损性炎症,最终导致足跟痛的产生。
因此,有足跟痛的女性应当及时进行骨密度检测,如果出现骨质疏松,应及时补充钙质,并制订有规律的运动计划。在穿着上,最好穿柔软舒适的鞋如布鞋、休闲鞋或软底鞋,并注意足部保暖。
日常防治足跟痛,下面的建议值得借鉴:
1.温水泡脚后,用食指关节反复按揉推顶足跟部压痛点,以自己能够承受的力度由轻到重进行按摩。推顶方向为先向足趾方向推,再向反方向推。
2.注意足跟的保暖,避免过度行走或站立过久,尽量穿软底鞋;扁平足者更要避免过度运动,最好穿上矫正鞋。
3.出现足跟痛还可局部使用舒筋活血的中药熏洗,予以局部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但按摩一定要得法,避免病变部位受到过度刺激而加重病情,尤其是不可使用牛角、木棍等硬物按摩足跟疼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