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22年05月11日
第03版:文摘

【学林漫步】

汉代“大一统”理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向晋卫

“大一统”是汉代儒家的核心理念之一。“大一统”的“大”在汉代公羊学的话语系统中是动词,相当于“广大、推崇”的意思,代表的是一种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体,“夷夏关系”一直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虽然历史上夷夏之间也有紧张甚至战争时期,但从文化心理和政治理念上讲,都认为夷夏之间本应该是融洽和谐的。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夷狄被认为是文明程度低下、无礼义文教者;文明程度发达、有礼义文教者才是“中国”与“诸夏”,文明与野蛮是夷夏之辨的唯一标准。故自孔子以来就主张“以夏变夷”,以使原先落后野蛮的夷狄,逐渐向文明和先进过渡,最终达到诸夏的文明水准,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

两汉时期,主流文化继承了这一思想传统,在时人看来,中国和夷狄之分既不能以血缘种族为标准,也不能以地理疆域为依据,更不以实力强弱为准绳,而是以“礼义文教”为准。这是一种具有明显平等意识、视天下为一家的民族观。以这种标准来区分夷夏,就为夷狄进于中国,实现民族融合提供了逻辑上的合理性,司马迁在《史记》中精心营造的“华夷共祖”大一统景象就是这种文化心理的集中展现。自秦汉以来,“大一统”意识就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念。

“大一统”视野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夷夏关系,传统中国的世界观是一种有着明确中心而边缘模糊的“天下观”,更广阔的域外不同文明世界之间的交流也属于广义的夷夏关系范畴。换句话说,汉儒的最终文化理想是创造一个和谐的“天下大同”社会,这样的太平盛世,“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五谷熟而草木茂,天地之间被润泽而大丰美,四海之内闻盛德而皆徕臣,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汉书·董仲舒传》)也正是因为具有这样浓厚夷夏平等色彩的价值观和充满文化理想的“天下一统”观,才有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诞生。

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正是在与世界其他文明持续不断的交流互鉴中发展壮大的。今天的中国依然需要在民族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努力构建新时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遐迩一体,中外禔福”依然是我们最美好的愿望。(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22-05-11 【学林漫步】 2 2 甘肃工人报 c313563.html 1 汉代“大一统”理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