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20年01月15日
第03版:文摘

【史海钩沉】从运煤线路进城的周口店“龙骨”

    李子明

    90年前,也是在冬季,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被发现。我们今天参观周口店遗址可以看到,遗址不远处就是周口店火车站,山脚下一条铁路逶迤而过。周口店早期发掘考古工作,正是因为有了铁路才得以稳步推进。在那个交通不便、通信落后的时代,铁路为发掘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运输和通信保障。

    周口店位于北京城西南约50公里处,这里背靠北京西山,面临华北平原,自然资源丰富,附近盛产石灰和煤。1897年,从北京到汉口的京汉铁路开始修建。为了便于运输石碴和煤,又修建了从京汉铁路琉璃河站到周口店站的琉周支线,长16公里,1898年通车。

    考古工作主要地点龙骨山就在周口店车站西北几百米处,非常方便。

    通过琉周支线连接京汉铁路,构建了从周口店直通北京内城的交通线路。这条本为运煤和石料而修建的铁路,为周口店发掘考古持续而稳定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周口店发掘考古工作经过初期摸索,逐渐有了规律。挖掘考古每年分两季:春夏为一季,大约从清明开始,至小暑结束;秋冬为一季,大约从秋分开始,至大雪结束。中间夏日及隆冬停止工作。停工期间,将挖掘出的化石、石器整理打包,装箱后从周口店车站装车,沿琉周支线至琉璃河车站,再转京汉铁路直达北平前门西站,运至北平的中国地质调查所修复和研究。每季需要运输化石15到20吨,每年共需运输化石30到40吨。

    按照当时铁路货运规则,货物按内容分为若干等次,每等运费不一样。据考古学家裴文中回忆说:“我们所出的运费,有时按‘五等货’计价,有时按‘六等货’计价。据周口店车站执事人讲,我们所掘的‘龙骨’,在平汉路运输章程上,没有这一项货物,不知当列在那(哪)一等。列五等货时,则系按‘牛羊兽骨’的等级,列入六等,则系按‘片石石渣’的等级。”按照当时的货运规则,等级越高,运费越贵。因此按“牛羊兽骨”要比“片石石渣”运费贵一些。

    火车运输量大、安全,是大批量运送化石的首选。只有一次,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通过火车,而是选择了“大车”(畜力车)运输。这次运输,还出了点小插曲。运送化石的大车行至北平彰仪门时,被税务官拦下要求纳税。当时运送货物,官府设卡收税。之前通过火车运送时,考古队早已和税务当局商议好了货物免税,因此畅行无阻。这次用大车运输,免税问题没有落实好,被拦了下来。裴文中立即去打电话交涉。

    1929年12月2日,发现第一个头盖骨,6日,裴文中即携带头盖骨乘坐长途汽车回北平。1936年11月15日,贾兰坡发现两个头盖骨,16日,负责化石研究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即开车到周口店。此时一个头盖骨已经发掘了出来,另一个头盖骨挖掘处理较慢,魏敦瑞先携带一个头盖骨返回北平。贾兰坡连夜工作,处理完第二个头盖骨后乘火车将其运至北平。25日,贾兰坡发现第三个头盖骨,也是及时乘火车送至北平。

    铁路还为考古工作提供了通信保障。裴文中回忆说,周口店有一个邮政代办处,每天有一个邮差收信、送信。北平和周口店之间,信件往来,“快则四日,慢则五日”。比写信更便捷的是发电报,当时只有火车站有电报设施,而且可以向社会大众提供代发代收电报服务。不过裴文中先生也曾吐槽“译码常常错误,令人难于解读”。(摘自《北京日报》)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20-01-15 2 2 甘肃工人报 c169728.html 1 【史海钩沉】从运煤线路进城的周口店“龙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