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凌之
独处,是享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外人的掺和,是一个人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自由发挥的世界。独处不一定是将自己关进房间独坐静思、闭目养神,也可以是一个人出门行走,在公园里,在田野中,在山路上,在水塘边……或凝视,或张望,或游玩,或思忖,与大自然私会,细数流水年华,同自己的心灵展开对话,可以不言不语,也可以自言自语……这并不是拒绝与人交往,更不是心理的自闭,而是为自己寻找一个开阔的天地、一种内在的从容,面对真实的自己,还自己一份清静、一份纯粹、一份淡定,虽然形单影只,却无半点失落、寂寞,更没有凄凉感、孤独感。
独处,是每个人都会遇见的情景,只是有些人盼望、有些人害怕,有些人喜欢、有些人憎恨,有些人充实、有些人空虚……不同的人赋予独处不同的性质,如何看待和处理独处,往往会产生大不相同的效应。
把独处当作内心深处的修篱种菊,于无人处静观云卷云舒,淡看花开花落;把独处当成自我休闲、自我调适、自我充电、自我砥砺、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的机会,独处便成为人们栖息的港湾和人生的加油站。独处的人,他们什么都可以想,但是想的多是积极、健康、美好、向上的东西;他们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但没有忘记轻松与快乐。他们什么都可以做,做的多半是品茶、读书、阅报、听音乐、上网学习、写文章等提升自身素养的事,至少也是欣赏风光、沐浴阳光、健身娱乐、种花养草之类的怡情雅趣;他们也可以什么都不做,但做到了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做到了享受静谧,聆听内心的声音,感悟生活的真谛。他们的这种独处,实则是心绪的梳理、灵魂的清洗、内心的充盈和宁静的安享,是自我的审视、信息的整理、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积蓄,是自身不足的查找,是自我伤痛的调理,是张弛的转换,是人格的完善,是精神的舒缓与滋养,是自我成长和自我强大的过程。这样的独处,是“君子慎其独”,屏蔽外在的喧嚣,荡涤心中的杂念,在无人参与的时空里,默默地攒劲、静静地沉淀、悄悄地成熟。
独处,与群处一样,是每个人生活节奏中的必需。独处,考量着人的品格,检验着人的修养,也考验着一个人的自我把控能力。
有精神定力又情趣高雅的人,心中有景也有诗,因而总能把该放下的放下,注意心理的自我调适、自我慰藉,让难得的独处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惊喜。他们要么在独静中得到身心的休整,要么在独思中获取一种感悟,要么在独坐中悟出一种美好,要么在独饮中品出一份诗情画意……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他们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障碍,他们心情平缓、心胸宽广,大胆畅想却也收放自如,行动自由而又举止有度。有这般独处能力的人,将会为其消解身心的疲惫和负面的情绪,带来诸多愉悦,令其收获满满。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某一重大发现的契机与灵感,许多思想家的奇思妙想,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鸿篇巨制的酝酿、构思、铺就、打磨、完善,正是在这种独处中完成的。
独处,是人的本性释放的最佳时机。要把独处把玩得随心所欲、得心应手,既需要向善的品质,也需要一种在随想中有正、在随意中有节、在随性中有界、在纵情中有理、在自由中有度、在安静中守心的分寸把握。
把独处时光用好,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我们需要这种能力,并要把这种能力用对方向、用到正途、用得恰当。如此,独处就会不断给我们带来益处。
(摘自《中国文化报》202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