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礼发
禄永峰的生态散文集《草木之疼》,不仅是一部描绘自然草木之作,更是一曲对人间世相的咏叹,它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象征与隐喻的世界。
在散文集中,草木被赋予生命的灵魂,它们不单单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更是黄土高原上那些生存繁衍者的代言人。这些草木的形象,深深地触动着人的内心。
“把根留住,一切皆有希望”“一棵树,到了林子里,似乎才能无拘无束地生长。树与树相遇,一点也不拥挤”“终有一天,一棵树会把隐藏在大地下的所有秘密,都交给蓝天下婆娑的枝叶”“树活着,不仅能活好自己,还能包容别的树”。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树被人格化了,甚至开始了思考和交流——“树与树相遇,交流最多的恐怕就是地下的根系和空中的枝叶……”
在《树相》和《草木之疼》等作品里,树有了人的思想感情和言行举止。这些树有希望,有主见,有秘密,会思考,会奔跑,还能包容别的树。看似在写树,实则更多的是在写人。树的想法便是人的想法,树与树的相互交流,映射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在这本散文集中,被赋予象征深意的还有草木。比如,那勇敢的稗子。“至今,在村庄的大地上,稗子从未因为自己是杂草而提心吊胆过”。再比如“村庄的农作物,唯有玉米最喜欢长个,它们一定是想快步跑起来赶上哪一棵树”“村庄有好几种豆类,比如豆角、豌豆……这几种豆子,真是心领神会,随遇而安,竟然一点一点地朝向玉米梢方向爬去”。不论是稗子、玉米,还是豌豆、麦子,都在自己的世界努力,它们让“黄土高原上的每一块土地、每一座村庄,被绿草铺满着,被绿树覆盖着,被炊烟萦绕着……”
《草木之疼》是一部生态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刻揭示世间疼痛的作品,使世间之“疼”多维呈现。
比如疾病之疼。在《草木之疼》这篇散文里写道“苹果锈病,是一种专注性真菌,它在苹果树上危害,也在松树、柏树上危害。锈病类似木耳般镶嵌在树皮上。”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仿佛能感受到树木的疼痛。“树的自愈能力很强。锯子过后,留下的疤痕,很快痊愈,多年之后,很少从疤痕处发病。”在禄永峰眼里,树与人一样,非常坚强,也会依靠强大的自愈能力,去抵抗各种疾病,甚至自愈。
比如际遇之苦与生离死别之疼。草木的际遇各不相同,类似于人类的命运不公。有的草木,一生都很幸运;有的草木,早早夭折或遭遇不测。长在不同的地方,就会面临不同的命运,承受不同的际遇之苦。
读《草木之疼》,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一部书写草木的作品,更是在体验一种情感的共鸣。正如作者所说,“草木之疼,是生命之疼。无论哪一株草木,站在黄土高原,便是一种奇迹。它们以自己的方式,站出了生命的高度。”
《草木之疼》是一部充满深刻思想与艺术魅力的作品。书中以草木之名,述说了世间的万千疼痛。这部作品不仅让我们对黄土高原上的一草一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们对生命和疼痛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草木之疼》,禄永峰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