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12月9日晚,金城兰州雪花飞扬;兰州文理学院艺术中心内,歌舞飞扬。
由省文旅厅、兰州文理学院主办,省歌剧院、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承办的《陇原回响》非遗展演——“甘肃非遗进校园”首场演出在这里精彩上演。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记忆,让非遗活起来、传下去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举办此次展演活动,就是让陇原多彩非遗在高校璀璨绽放,传承文化瑰宝,点亮校园生活,为更好保护、传承、弘扬非遗赋能助力,以塑造甘肃文旅融合新高地,为强省会行动赋能添彩。
气势磅礴、粗犷雄浑……晚8时,由兰州新区太平鼓文化传承中心带来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太平鼓展示《鼓定太平》,拉开了展演序幕。
“远在公元前104年的西汉,位于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的永昌县就流传着一种非遗瑰宝——节子舞。”伴随详细的旁白、跟随大屏幕画面生动展示,来自金昌的省级非遗项目节子舞展示《节舞声声》率先亮相;节子用近一米的木棍做成,画彩,中镂空串古铜钱,舞时“嚓嚓”作响,伴随鼓点,亦武亦舞,变幻莫测。
清水,轩辕故里。源于西汉,明、清时最为兴盛的清水木人摔跤,原是民间社火的一种表演形式。伴着锣鼓打击乐,舞台上两人绊、推、勾、倒,打得好不激烈……却原来是一人将两个木头人穿戴在身,模仿两人摔跤,惟妙惟肖,令人眼花缭乱。
紧接着上演的武山旋鼓舞《远古的呼唤》服饰、动作彪悍威武、飘逸流畅,仿佛回到远古时代。武山旋鼓舞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起源最广泛的说法是“打鼓驱狼”说,亦有祭祀活动说、军事战争说等;如今,带着洒脱与奔放,尽情展现武山人民勤劳质朴、奋发向上的豪迈风貌。
“白牡丹你就白来着,耀呀人哩耶……”来自和政的花儿《阿哥的白牡丹》悠扬动听、余音绕梁;流传了数百年的陇南文县土琵琶弹唱乐风朴实风趣,极富地域特色;甘肃秦腔艺术剧院带来的秦腔《大登殿》《苏武牧羊》选段,秦韵悠悠、令人沉醉;《肃北长歌》蒙古族服饰秀融合肃北蒙古长调与肃北蒙古服饰,两两相得益彰,精彩演绎民族风情与民族文化;肃北县乌兰牧骑德吉组合带来的《万马奔腾》以蒙古族原生态音乐为主,加入马头琴演奏、呼麦、说唱等音乐元素全新演绎,让古老的蒙古族民歌焕发出新光彩;作为“国字号”非遗项目,来自陇西的《云阳板舞》行云流水,别具风采;肃南裕固民俗《婚礼》带领观众体验古老传统的裕固婚礼;演出在省歌剧院的歌舞《多彩甘肃》中落下帷幕。
整场展演,我省12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轮番登台,将非遗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有机结合起来,既集中展现了我省多彩绚丽的非遗魅力和陇原儿女蓬勃进取的精神面貌,又让非遗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赢得热烈掌声和广泛好评。
来自武威的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祁琪告诉记者,以前只知道武威有国家级非遗凉州攻鼓子,看了展演才了解甘肃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姿多彩的非遗项目;以后要多学习、多了解我省非遗和多元文化。
据介绍,兰州文理学院是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院校,也是甘肃省非遗研究基地、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设非遗保护专业、设立非遗研究院等,助力我省非遗传承发展。12月10日、11日,还将分别走进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甘肃警察学院进行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