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说和”工作室里“说和”忙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吴东泽

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镇,乡亲们有了矛盾纠纷,都愿意到“说和”工作室寻求化解。

人大代表“说和”工作室是西峰区后官寨镇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和民间“说和”传统,为群众宣传政策、解疑释惑,说事宽心、调和矛盾的一种形式。通过邀请基层威望高、群众基础好、善于说和事的历届人大代表当“说和”人,从邻里纠纷、家长里短的家务事到社区治理、乡村发展的“金点子”,让群众矛盾化解有了“娘家”,建言有了通道。

说和气、说和睦、说和谐。一杯水、一句温暖的家常话,通过“说和”这一方式,解决了基层群众心头之困。

实施土地复垦,是后官寨镇保护耕地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引导农民腾退复垦长期闲置的旧宅基地,“说和”工作室先后组织20多名人大代表走村入户,向农民宣传政策、答疑解惑,30多个废旧宅基地最终变为良田。

镇人大代表答向军说:“把废弃的旧院落通过复垦变为耕地,确实是个好事情,但老百姓都念旧,思想上一下子转不过弯。这次组织人大代表‘说和’,争取群众最大支持,村里的工作就更好做了。”

王岭村村民唐某在庆阳市某预制厂务工,由于自身原因无法继续工作,厂方拖欠唐某3000多元工资迟迟不予发放。唐某多次索要无果,便来到代表“说和”工作室反映。参与“说和”的代表第一时间与厂方取得联系,通过多次调解,最终厂方负责人将欠薪如数交付给村民。

这些都是后官寨镇邀请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发扬庆阳革命老区优良传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缩影。

人大代表平时和群众生活在一块,他们的言行群众信得过、意见群众易接受,后官寨镇人大为“说和”工作室安排了3名常驻“说和”人,110名区镇人大代表每天轮流值班,周一集中接案,其余时间人随案走。

有了阵地,定期邀请群众来“说事”,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成为“说和”工作室成员们的工作常态。“说和”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接待来访群众163人次,成功调处土地流转、邻里地界、赡养老人、工伤欠薪等矛盾纠纷45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探索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

在“说和”中,针对部分需要立法解决的矛盾问题,后官寨镇人大积极向上级人大反映,得到了市区人大的高度重视。2023年,庆阳市人大在后官寨镇设立全过程人民民主立法实践基地,通过意见征询会、座谈交流会、“小板凳”议事会等方式,把立法建议征询到群众家门口,真正让民意搭上了立法的“直通车”。

问题有地方提、提了有人管、管了有成效,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说和”室架起了代表与群众的“连心桥”。2023年以来,镇人大机关代表之家共开展人大代表学习培训,“人大主席接待日”“人大代表接待日”和问症问需问计“三问走访”“民事直说”、人大代表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78场次,解决百姓身边的吃水难、行路难、如厕难、排污难、照明难等民生实事17件。

--> 2024-01-18 2 2 甘肃日报 c137225.html 1 “说和”工作室里“说和”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