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近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3年,全省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水质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地下水国控区域点位Ⅴ类水比例为21%,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污染风险点位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地下水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十四五”以来,省生态环境厅不断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在加强污染源头预防方面,紧紧围绕“双源”(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和地下水污染源),全面完成了全省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的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和评估,初步掌握了全省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和地下水污染状况。在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方面,积极推动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理、分级防治,目前,嘉峪关已完成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平凉、武威、金昌、张掖4市正在开展重点区划定,计划2024年全面完成全省14个市州及兰州新区重点区划定并落实管理职责。在提升地下水环境监测能力方面,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布局合理”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为加强全省地下水环境监管奠定了工作基础。在加强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方面,规范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环境安全。
下一步,省生态环境厅将强化“地表与地下、土壤与地下水、区域与场地”协同治理,以保护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健全完善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加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成果的应用转化,积极探索水土协同防治新路径,有效防止地下水污染,确保地下水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