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视界】
电视剧《鲲鹏击浪》——

对革命先辈青春的礼赞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精品项目《鲲鹏击浪》近日在北京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等播出。该剧系统性展现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讲述了毛泽东自1918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到1921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走过的不平凡的革命历程。

“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1918年,25岁的毛泽东为送别好友写下此诗句,抒发了他搏击风浪、追求真理的伟大抱负。

《鲲鹏击浪》系统性展现青年毛泽东的成长历程。1918年到1921年,对于青年毛泽东是惊心动魄的蜕变升华期,也是他世界观发生根本转变的关键奠基期。这期间,他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在北大图书馆结识李大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开展学运工运;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创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不平凡的三年,毛泽东从一个信奉教育救国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该剧用全新视角解读那段厚重历史,燃情讲好伟人青春的故事、奋斗的故事、信仰的故事。这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怀念致敬,也能让新时代的年轻人共鸣共情,从中汲取力量。

电视剧《鲲鹏击浪》聚焦写“人”,以平视化的表现手法,再现青年毛泽东追寻理想,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成长轨迹和精神世界。

书生意气,风华正茂。1918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毛泽东,在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上,对现实充满愤怒,也出现过困惑和迷茫。《鲲鹏击浪》以毛泽东的经历,塑造出一个百年前真实的青年群体,并通过父母、兄弟、爱人、老师、朋友等这些“他人”的视角,展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接地气的青年毛泽东形象。雄心壮志的“湘江三友”、勇往直前不让须眉的杨开慧、向警予、蔡畅、陶斯咏,立志革新的新民学会热血青年……剧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新人,他们的青春靓丽,他们的浪漫潇洒,他们的勇敢无畏,他们那似烈焰燃烧般的热情,他们那把理想看得高于一切的精神,激励当今每一个年轻的灵魂。那不怕困难,不畏挫折,不惧牺牲的奋斗精神,仍能引发当代青年的共鸣、共情,启迪当今青年把逆境中的压力转化为动力,迎难而上,向阳而生。

该剧集结了优秀主创团队。由国家一级编剧马继红编剧,著名导演刘飚执导,曾组织拍摄过《外交风云》《彭德怀元帅》的高军担任总制片人。剧中主要角色起用了刘承林、米卓清、李东翰等新人,并有于洋、董勇、丁柳元等实力演员助阵。以青春共振青春、以叩问思考人生,剧中全新的阵容生动塑造出毛泽东、蔡和森、杨开慧等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青春群像。

此外《鲲鹏击浪》还揭秘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比如,毛泽东为何突然放弃赴法,选择留在国内?毛泽东作为北大图书馆的助理员,在那座红楼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毛泽东第二次进北京是为了什么?毛泽东与萧子升是如何从情同手足的“湘江三友”到最终分道扬镳?该剧将革命洪流的激荡与热烈青春的美好相交融,将社会的磨砺与青春的成长相重叠,完成了对革命先辈青春的礼赞。(稿件来源:北京市广播电视局电视剧管理处)

--> 2023-12-26 【视界】
电视剧《鲲鹏击浪》——
2 2 甘肃日报 c132711.html 1 对革命先辈青春的礼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