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教育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张国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着力提升文化育人实效,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奋力开创全省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在重大创新观点上,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个结合”,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性的理论观点,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文明传承的内在规律。在战略部署上,提出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建设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等一系列重大部署要求,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三、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
教育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使命,我们要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构建高水平文化育人工作体系,增强师生的文化自觉、坚定师生的文化自信,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认清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合力推动教育系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符合新要求、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面向广大师生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发挥学科优势和理论优势,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要下大力气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积极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持续巩固壮大新时代教育主流思想舆论。着眼提升教育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全省教育系统政务新媒体云平台,拓展融媒传播载体,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合力打造上下贯通、多方联动的甘肃教育宣传新格局。主动适应舆论生态的根本变化,着力提升全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和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加强正面宣传,用教育强国建设甘肃实践的美好蓝图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大力营造社会各方面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不断凝聚起推动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广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价值观教育是系统工程,应坚持统筹规划、从小抓起,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围绕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讲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中国故事。始终把价值观教育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有社会责任的人才。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评价方式等各方面入手,做到大中小学一体化整体考虑、统筹推进,构建形成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体制机制、工作合力和环境氛围。遵循青少年思想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课程,广泛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