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定西市安定区教育系统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打造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齐发力,打出教育组合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呈现出朝气蓬勃的良好态势。
抓党建促融合
引领能力整体提升
安定区教育系统引导广大教师职工凝心铸魂、立德树人,当好新时代学生引路人。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通过对全区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班子进行调研摸底,制定实施方案,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29个、党组织书记103名、校(园)长120名,逐步配强了学校班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此外,安定区教育系统认真实施中小学党建“双优”工程,开展党建工作大调研,落实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全面培养优秀党支部及优秀党支部书记,建立“双带头人”工作室,培育党建“双优”人员。聚焦“红色领航提质量”,深入开展“四抓两整治”,完善工作新路径,形成东方红中学“1+6+1”、中华路中学“3166”、大城小学“168”等特色党建品牌,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建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抓项目夯基础
办学条件得到改善
近年来,安定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施教育重点项目5个,启动建设西川幼儿园、安家庄九年制学校,改扩建公园路中学综合楼、香泉中心小学综合楼。今年秋季开学前,西川小学建成招生,有效缓解了城区“入学难”问题。
同时,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扩容提质工程、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工程、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改造提升高中学校3所、农村中小学(园)15所,推进定西理工中专省级“优质校”建设,率先探索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办园模式,指导实验幼儿园新增100个幼儿托位开展托育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抓队伍提能力
师资力量不断增强
安定区不断推进“教育强师”行动,持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引进教育急需紧缺人才141名,招录特岗教师80名,选派27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此外,加强名优教师培养,持续实施安定区“四名”工程,评选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共52名,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教学先进个人共246名,市级骨干教师58名,名师团队进一步壮大。注重教师研训培养,依托“国培”东西部协作帮扶等项目。通过邀请80余名省内外知名专家作讲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水平。
抓质量促提升
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安定区推进集团化办学提升行动,在“一长多校”“托管分校”“公民互助”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大学区”管理机制,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开展教育结对帮扶,区内有46所城乡学校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区外与青岛市南区、兰州市教育局等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助推3所民办幼儿园年内晋升为省一类幼儿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大比拼”机制,组织进行教师比拼、班子比拼、质量比拼,开展中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全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高考质量再创佳绩。推进职业学校办学改革,支持定西理工中专与省内职校开展“五年一贯制”联合办学,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家政职教建设,培训家政服务员、保育员、育婴员等968人。
抓管理严督考
办学行为不断规范
安定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区督导政策及督考制度,促进督政督学工作常态化开展。围绕教育重点工作落实、教学质量提升和规范办学行为等,深入开展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双减”政策落实、教材征订及排查、教育教学及常规管理等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7次,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同时,结合“五大行动”“十大工程”落实、领导班子建设、问题整改等情况,按照“大督察”机制,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深入基层开展大调研、大督察,督促整改常规管理、工作落实、作风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强化督考结果运用,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全区教育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抓内涵创特色
素质教育深入开展
安定区坚持“五育并举”,打好德育“组合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风家教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把讲好用好思政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高铸魂育人水平。7所学校被评为定西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星级校”,安定区教育局被评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此外,不断推进青少年读书行动,通过开展读书写作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体美劳教育提升工程,落实“体艺2+1”项目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开展城区八年级学生艺术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和全区小学六年级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同时,采取“科研机构+场馆+农业合作社+责任田”的模式加强学生劳动实践锻炼,推动“六节”活动扎实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开展家庭教育专题培训,举办“家庭教育‘护苗行动’大讲堂”等活动,不断提高协同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