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张明皓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深入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供了明确方向和行动指南。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破除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路径,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功能,推动资源互通、阵地联动、主体协同,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坚持凝心铸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际、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公民教育、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等各个领域,把价值要求、价值理念植入群众心中,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维护者和践行者,形成全社会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强基固本。

立足资源互通,弥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短板。当前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不平衡不充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短板亟待补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要畅通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资源流动渠道,推动城市文化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下乡,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引导城市优质资源下沉农村,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农民群众享受更优质的文化资源。同时,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活化利用传统乡土文化资源,培育农村新兴文化产业业态,探索农村文化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建农村文化产品品牌,打通农村文化产品上行通道,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

深化阵地联动,打破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壁垒。要紧紧围绕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三大主题,加强阵地覆盖,深化阵地联动,消除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阻碍。要深入开展文明培育行动,坚持城乡文明同育,以文化人,移风易俗,塑造城市文明新风、淳朴乡风、良好家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载体功能,打通精神文明建设“最后一公里”,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覆盖,深化城乡精神文明联建共建,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乡城互促”。要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贯穿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全周期和全领域,不断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走深走实。

推动主体协同,激活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动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汇聚多元力量协同推进。要坚持各级党委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对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统筹协调作用,保证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偏航;强化政府资金和项目支持,推动资源下沉,重点为乡村“送理论”“送人才”“送服务”,补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短板,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供长效支持;拓宽志愿服务参与渠道,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使志愿服务力量成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有效支撑。

作者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 2023-11-03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2 2 甘肃日报 c121268.html 1 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