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崆峒区:“党建联建”城市基层治理显成效

梁璐

对于社区工作人员而言,居民的满意度是衡量工作成效的最好标尺。前不久,平凉市崆峒区东关街道解放中路社区党委书记杨晓雯和同事们收获了一份份“金秋硕果”:

“鸿苑小区下水管道通了、东瓜园小区有充电桩了、汪家园廉租楼前消防通道畅通了……”

“社区工作人员收到了小学生描写‘花田小巷’改造前后对居民生活影响的小作文……”

“邻里关系现在更加融洽,遇到纠纷,可以第一时间找‘红色物业’的社区干部解决……”

杨晓雯说:“东关街道解放中路社区近半数是外来流动人口。老旧小区多、群众诉求多、基础设施弱、物业小区服务水平低。今年以来,社区结合‘三抓三促’行动,围绕‘基层治理抓什么’和‘服务群众做什么’,开展了一系列工作,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据介绍,今年以来,该社区打造了聚·邻里党群服务中心、和而美基层治理中心、邻里共享之家“二中心一家”全新服务阵地1015平方米;化解矛盾纠纷94起,办理民生实事37件,办理民生低保25人,临时救助84人,开展文化进小区活动14次;打造“三治融合·花田小巷”文明街巷,拆除私搭乱建、更换破旧门头、手绘“关关讲文明”主题墙、布设公益广告、投放便民座椅,对小巷周边“城市顽疾”合力攻坚,形成了“一家一巷两中心”全龄友好服务型社区的新格局。

社区院落作为城市的“微小细胞”,是文明的重要践行阵地。位于中街街道南河道社区的南湘园小区则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枢纽阵地,打造了南湘园“家·领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示范小区。

标有周边学校、医疗服务机构、公交车站、生活服务等详细信息的“10分钟生活圈导视图及生活指南”,方便群众日常采买及物资补给;

布设集中充电桩,不仅方便居民充电,而且解决了电动车“飞线充电”的问题;

由网格员、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人员和居民志愿者组成的“我们的团队”,为居民提供全年不打烊的志愿服务……

根深叶茂,本立道生。今年以来,崆峒区大力织密建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将来自不同部门、领域、行业的居民党员组织起来,集成放大党建联建聚合效应,积极构建一体推进、一核多元、一网统管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

“一体推进”抓共建。从城市基层治理现实需求出发,健全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机制,统筹协调辖区各领域党建力量和资源优势向基层一线倾斜。先后整改党组织设置不规范问题20个,提拔调整社区党组织书记6名;采取超编人员下沉、公开选聘、项目人员支持、退伍军人安置、两地分居乡镇干部交流等方式补充社区工作者171名,新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个。

“一核多元”强共治。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作用,推动构建纵向上下联动、横向齐抓共管的城市基层治理责任体系,积极探索组织共建、党员共管、活动共联、资源共享的联建治理模式,建立网格党支部83个,建成网格党群之家11个。组织292个辖区单位7800多名党员进社区开展“双报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员入“网格”,常态化参与环境整治、帮困慰问等活动。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建立“周三说事日”“红黄蓝预警”等治理机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137件,处理信访问题52件,化解率达到99.7%,城市精细化、精准化治理成效日益显现。

“一网统管”促共享。优化调整城市基层治理网格357个,推动党建、政法、民政等各类网格“多网合一”。实施“红色物业”培育计划,培育“红色物业”示范点10个,149个社区托管小区全部实现“清零”。建成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孵化基地和物业服务行业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各1个,“红色驿站”“劳动者驿站”“货车司机之家”48个,全面构建基层服务“一张网”。创建“文明窗口”“党员先锋岗”368个,广泛开展“爱心扶孤”“爱心助残”“爱心济困”三大行动;培育“社区邻里汇”“青创空间”等特色服务品牌9个,精心打造“三治融合·花田小巷”“德育巷”等文明城市创建示范街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行走在平凉市中心城区的大街小巷,人们于细微处感受着城市管理向美而行的温度:出店经营行为少了,商户逐渐从“要我规范经营”向“我要规范经营”转变;乱停乱放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自“归位”、有序停放;一个个精致、清新的口袋公园、城市公园“破茧而出”,处处尽享“诗和远方”……

--> 2023-09-20 2 2 甘肃日报 c112995.html 1 崆峒区:“党建联建”城市基层治理显成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