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红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今年上半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国第7位,消费回升回暖势头强劲。当前正值消费旺季,随着中秋、国庆假期的到来,居民休闲购物、出行旅游等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需要抓住时间窗口期,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开辟消费场景,更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住大宗消费。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聚焦汽车、成品油、家电等大宗商品,举办“汽车消费季”主题促销活动,引导汽车销售企业联合厂商举办线上线下让利促销活动,通过置换补贴、贷款贴息、购车基金、加油卡补贴等方式拉动消费,对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节能产品等消费予以适当补贴或贷款贴息。加快打造兰州、天水、酒泉、张掖、庆阳等区域消费中心,扩大城市消费规模。房地产业链条长、规模大、社会影响面广、涉及企业众多,对扩内需促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有着重要意义。要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把握好国家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的有利时机,在满足刚性和改善住房需求的基础上,打好政策“组合拳”,降低住房消费成本,提升住房消费体验,千方百计促进住房消费回暖回升。
放大文旅消费。旅游消费是拉动我省社会消费增量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抓手。要抢抓旅游黄金期,鼓励旅游景区与相关企业合作,打造商务会展、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等文旅产品,开辟文化旅游消费新空间。持续优化“吃、住、行、游、购、娱”传统要素配置,健全“商、养、学、闲、情、奇”新型要素配套,提升文旅综合消费水平,不断放大“旅行+”融合效应。重点发展商务会展、生态康养、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红色励志、研学旅行、非遗体验等文旅产品,构建文旅康养产业链、打造乡村旅游产业链、建设研学旅游产业链,积极打造文旅市场消费新增长点。开展“引客入甘”行动,加强与周边省份旅游合作,进一步丰富优质产品供给,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旅游安全保障,共同推进区域旅游市场客源互送、线路互联、产品互补、市场互动。
激活乡村消费。推进以市域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商业体系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新型便民商店,推动重点商贸街巷改造升级,加大对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商业街区改造,强化县城商业综合服务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推动日用消费品、大家电、家居、汽车等消费,促进农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从供给端和流通渠道发力,着力改善农村消费设施,完善乡村商业网点布局,支持城市流通渠道、品牌、平台企业等下沉乡村市场,丰富村级店快递收发、农产品经纪等服务,畅通乡村末端配送网络,打通乡村物流快递“最后一公里”,提升乡村商品供给效率,为乡村的消费创造便利条件。围绕做大“土特产”文章,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民族特色、乡土特征的产品产业,引导线上线下各类平台持续加大消费帮扶力度,开设专馆专区专柜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产品顺畅销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增强消费能力。
培育新型消费。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直播带货、社交电商、即时销售等应用,拓展网上市场,创新服务模式,引导更多的商圈、街区、门店、景区进行数字化改造,支持在线文娱、远程医疗、智慧旅游、智能体育等领域消费,推进数字生活智能化,打造数字消费业态、智能化沉浸式服务体验,促进平台型消费、共享经济等快速发展。积极打造定制消费、体验消费、悦老消费、适老消费、文体消费等,鼓励与消费者体验、个性化设计、柔性制造等相关的产业加快发展,让消费场景更多更活。
消费能力直接影响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做大消费“蛋糕”,归根到底要充实群众的钱袋子。要着眼构建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特别是加大对困难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激活消费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