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领导干部论坛】

学习推广“千万工程” 建设陇南和美乡村

中共陇南市委书记 张柯兵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要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绘就了一幅“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探索出了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要把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学深悟透蕴含其中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建设陇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千万工程”实践成果在陇南大地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点面结合,推动由“点上美”向“全域美”升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浙江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走出了一条以点带线、连线成片再到全域提升的美丽乡村建设科学路径。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陇南抢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大历史机遇,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了以康县花桥、两当棉老、宕昌鹿仁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型,礼县祁山、西和宁家庄、文县草河坝为代表的文化传承型,成县梁楼、徽县稻坪、武都姜家山为代表的产业培育型,武都坪垭、宕昌南阳、礼县雷坝为代表的生态地灾搬迁型等一大批不同类型的美丽乡村,探索形成了“十重十不”的乡村建设经验和康县模式,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与全面促振兴、全域创和美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决策部署,坚持稳扎稳打、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强化系统观念,正确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系统谋划“三农”工作,全面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努力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坚持点面结合,在坚持抓好示范村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效率与公平,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分类指导、因村施策、科学统筹、全域发力,推动乡村建设从“点上开花”向“面上成景”转变,构建“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提升、全域和美”新格局。

软硬齐抓,推动由“硬件美”向“服务美”升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浙江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形成了“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让人民群众就地过上了现代化幸福生活。近年来,陇南在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推进农村交通、水利、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村村通硬化路、通电、通水、通网络的目标,一条条蜿蜒秀丽的盘山公路,一座座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成为农村最美风景线,但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明显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要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让农民群众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这一目标,牢固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推动城乡公交、物流网点、数字服务等向农村延伸,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抓好“五大革命”,加快补齐卫生厕所、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短板,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舒适度;持之以恒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扩大农村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面,努力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让乡亲们在家门口能就医,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安享晚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度,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内外兼修,推动由“颜值美”向“内涵美”升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指示要求,浙江在“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把改造传统农村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由表及里、塑形铸魂,实现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近年来,陇南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红色文化、多彩的民俗文化,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探索形成了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全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高。但目前一些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在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亟待治理。我们要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把精神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文明甘肃”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和利用好“两当兵变”、哈达铺红军长征等红色资源,让崇文尚德、开放包容、自信自强、感恩奋进精神浸润陇南大地;加强乡村社会治理,持续深化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实现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加强传统村落、农事节庆、民俗文化等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积极开展向上向善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村庄颜值美与人文内涵美的内在统一,真正把乡村建设成为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

多措并举,推动由“生态美”向“生活美”升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浙江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生态牌”,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打通了“两山”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了“民生福利”。“山清水秀空气好”是陇南的最大优势、最大财富。近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加快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着力打造甘肃绿色发展典范城市,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绿色生态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一些村“美而不富”,部分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我们要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地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新兴数字产业提速崛起,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让“绿水青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发挥“南北过渡带”的独特气候优势,积极创建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中国气候宜居城市、气候好产品等气候生态品牌,让“好生态”成为陇南高质量发展的金字招牌;按照“大景区+全域游”的发展思路,依托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带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收,让更多的群众端稳“生态碗”、吃上“旅游饭”,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让陇南成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近悦远来的美好生活福地。

--> 2023-08-29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领导干部论坛】
2 2 甘肃日报 c108473.html 1 学习推广“千万工程” 建设陇南和美乡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