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乡村文明大家谈】

多向发力 托起农村老人晚年幸福

5月15日,老人们在甘州区乌江镇小湾村中林颐园养老服务中心休闲娱乐。据悉,该中心投资628万元,于年初建成投运,占地面积8941平方米,可容纳90位老人入住。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杨永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养老问题备受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为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实现“老有所养”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日,记者邀请我省民政系统相关负责人,聚焦全省农村养老工作,谈想法、话举措、谋未来。

记者:近年来,我们在推动农村养老工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农村养老服务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甘肃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靳生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取得较快进展。总体来说,基本形成了以家庭养老为基本方式,以特殊困难老年人为服务保障重点,以互助养老服务为创新方向,面向全体农村老年人不断拓展服务的发展格局。

政策制度不断健全。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甘肃省养老服务条例》,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甘肃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和《甘肃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等加快发展养老服务、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法规制度,对农村养老服务作出重要部署,各有关部门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为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政策支撑。

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全省已有县、乡特困供养机构246家,集中供养床位1.6万张,收住供养特困对象1.12万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建成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达到478个,占全省乡镇(街道)总数的35.2%,其中街道125个,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乡镇351个,覆盖面达到28.5%,新增养老服务设施面积28.03万平方米,新增床位5006张,各类养老设施8000多个,初步构建了多层次服务网络。

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将6.4万城乡特困老年人纳入特困供养,实现了应养尽养,39万困难老年人纳入低保,平凉、庆阳、定西等地结合实际对特困供养机构(设施)进行了大幅改造;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提升工程,县级特困供养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宁县、镇原县、安定区等地采取县域“1+N”方式推进法人登记,全省农村敬老院法人登记率由30%提升到100%,进一步提高了我省养老服务质量管理水平。

记者: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推动农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让农村老年人能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

甘肃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靳生喜: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将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优化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

推动县级供养机构提质增效。重点是增强县级供养机构失能照护和集中供养能力,满足失能特困人员的照护需求,让有入住需求的特困对象应住尽住,做到兜住底、兜好底。“十四五”期间,每个县(市、区)要建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且护理型床位不低于55%。

提升乡镇敬老院服务功能。省民政厅继续联合省发改委,支持县区合理设置跨区域的中心敬老院,并将现有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使这部分农村敬老院可以依托自己的专业优势,将服务延伸至周边老年人的家庭;加快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已经通过省政府为民实事持续予以推进,目的是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线下助医助餐、居家上门、日间照料或短期托养服务,落实好《甘肃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十四五’末,乡镇(街道)具备综合功能的养老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50%”的目标。

创新发展村级互助养老设施。今年,省政府将建设300个村级互助幸福院纳入为民实事范围,针对农村老年人吃饭难、精神孤寂等问题,提供助餐供餐和聊天活动场所,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家门口的基本养老服务。

进一步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对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的关注,是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中提出的重点服务项目,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建立完善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机制,通过志愿者、政府购买服务等,定期探访高龄、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了解他们的养老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记者:在基层,我们是如何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推动农村互助养老特别是农村助餐服务可持续发展的?

庆阳市民政局局长曹㛃:近年来,庆阳市在农村老年人助餐可持续发展方面探索了一些经验,构建形成了以“四大体系”为支撑的助餐服务新模式。

构建“多方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了“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社会参与、政府支持”四方共管的工作机制和“村委会党员、老年协会会员、慈善组织人员、志愿服务队员”四员参与的落实机制,确保具体工作有主体、能落实。西峰区还为每个互助幸福院核增2名公益性岗位,实现了特殊群体就业和助餐服务的“双赢”。

构建“多元支持”的投入体系。围绕解决“钱从哪里来”,尝试实践了“五个一些”——“谁的义务谁出一些”:引导60周岁以上老年人子女,每月为老人缴纳200元左右伙食费,对高龄、留守、低保、优抚等对象分层分类保障优惠;“谁的职责谁给一些”:县区政府补助一部分助餐资金,用于餐厅日常运行,西峰区出台了支持发展老年人爱心互助院和暖心餐厅公益事业的意见,每年列支运行经费5万元-10万元,保障爱心互助院平安创建工作经费2万元;“谁的村民谁补一些”:鼓励有条件的行政村利用村级经济集体收入等为餐厅提供运营补贴;“谁的老乡谁帮一些”:动员村上乡贤、企业“老板”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支持,西峰区温泉镇巨塬村募集资金33万元,保障老年餐厅运转;“谁的摊子谁返一些”:支持暖心餐厅在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基础上,开展经营服务,增加经营收入,反哺助餐。

构建“多机制监督”的监管体系。建立“人员聘用、经费收支、设备管理、服务规范”等制度,常态化公开服务时间、项目、人员等信息,每月公布一次用餐记录、收支明细。配备消毒柜、留样柜等食品安全设备,聘请专业厨师参与食堂经营,设置低盐少油、荤素搭配的“营养菜单”。支持身体健康、有意愿的老年人参与帮厨、配餐、送餐等互助服务,对助餐全流程参与监督。环县毛井镇高家洼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开垦“老年菜地”“家禽饲养圈”,实现了食材部分自给。

构建“多点支撑”的落实体系。利用闲置校舍、村部,打造老年食堂、助餐点。灵活采取“集中的现场供餐、分散的搭伙助餐、偏远的社会送餐”等多种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人用餐需求。每年至少开展2次运营质量检查评价,以奖代补,树立典型,激发活力,倒逼质量提升,确保助餐可持续。西峰区温泉镇巨塬村老年餐厅设立“孝心榜”“敬老养老评比栏”,张榜公示就餐老人子女给父母的赡养费、衣物及陪伴老年人的天数,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之风。

记者手记

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更是“国事”。

农村养老服务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强力部署,久久为功。

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加强规划统筹,构建全方位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是实现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关键。首先,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升级,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功能,把服务重心放在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农村老年人最基本、最迫切、最需要的居家养老服务上,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能力。其次,要倡导农村互助性养老,鼓励有意愿的地方发展农村幸福院和养老院,推行低龄、健康老人为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家庭互助式居家养老服务,构建农村养老帮扶互助机制,精准补足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短板。同时,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助推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营造农村敬老爱老社会氛围,利用多种形式表彰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形式多样的爱老敬老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爱老人、孝敬父母的良好氛围。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将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工作会不断提质增效,“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美好晚年,将真正融入老人的生活。

--> 2023-05-17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乡村文明大家谈】 2 2 甘肃日报 c86337.html 1 多向发力 托起农村老人晚年幸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