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抵达榆树

王新瑛

没人知道山里的草木有过多少轮回,我来的时候,正值初夏。山外的气候已经有些燥热了,桃花、杏花、梨花,各种花儿争抢着,占尽春光,乱哄哄盛开,转眼间落地成泥,像心仪已久的朋友,看见她在远处微笑,还没走近,背影已经消失在人群里了。

在榆树,春天的深情还在蔓延,草木由着性子发芽儿,花儿守着天生的妩媚,枝上的果子不急不慌。阳光从树叶上走过,在山间跳跃,在沟壑晃动,从山头到坡地,从树林到蒿草,深绿、浅绿、墨绿、黛绿、翠绿、嫩绿……不同的绿色,浓淡交织,彰显草木不同的气质,万物生灵,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安其所,生生不息。

榆树,是徽县北部山区的一个乡,全域林木繁茂,肆意生长,就连地名,也与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榆树的地界上,山连着山,大小不一,高矮错落,形成绵延无尽的浅山丘陵,山中的草木,春发夏繁,秋荣冬枯,有四季不同的样子。湿润的气候,天然的植被,一粒草籽落入泥土,来年,又添一份新绿。

村庄,隐没在榆树的万绿之中,十二个村子,或依地势而聚,或在山间散落,延续人间烟火,演绎生命故事。山王河是榆树乡境内最长的河流,从大山深处出发,没有多大气势,一路低调内敛,缓缓而来,最初只是细瘦的一支,走着走着,与一些浅水溪流相遇,携手同行,遇低洼处成潭,遇缓坡处奔流,形成浅谷小河,滋养着田地、林木和人心。一代代榆树人,延续着祖辈留下的生活方式,下地种田,上山找副业,日子全靠勤快,好在大山里有取之不尽的宝贝,竹子、菌子、五味子、毛栗子、猕猴桃、核桃、药材、野菜等。

雨,从树叶间滑下来;云,从山头上飘过去。榆树人的光阴,守着山林与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过得安稳踏实,不急不缓。

榆树适合各类苗木的种植发展,油松、侧柏、刺槐、红豆杉、云杉、七叶树等许多树种,在这里培育和繁殖,落地生根,长势喜人。田间泛着绿光的,是榆树人的苗木产业,一棵棵树苗带着这片土地特有的灵气,翻山越岭,抵达远方的城市,长成公园里的景观,站成街边的行道树。

一些年轻人怀揣梦想离开家乡,犹如离开这片土地的苗木,装点着他乡的风景,冷暖自知。山村的清晨和黄昏,依然是父辈们朝出暮归的身影,一生的心血,守着这片土地,守着内心的安稳和对孩子的期待。

我曾在洋河村的一家院子里,看到一对70多岁的老人拾掇玉米,老汉爬在梯子上往房檐下挂玉米,老妇站在地面往上递,玉米堆里有一个小女孩儿,正在数玉米棒子玩耍。阳光很温暖,满院子的玉米,金灿灿的,让人感到收成的氛围。看见有人进来,老人招呼我们进屋,让老伴儿去弄吃的,自己扶着梯子溜下来,取了干柴,给我们生火煮茶。我不好意思打扰老人,就再三推辞,他却笑着说:“活儿要天天干,日子要慢慢过,光阴长着呢……”

他们家有三个儿子,当时都去外地务工了,最小的儿子留下孩子让老人带,这一带,就是三年,只有每年春节,儿子儿媳才能回来一次。后来,我再次路过洋河村,老人的三个儿子已经陆续回到家乡,先前住的房子也拆了,重新盖了新房。孩子们在村子里干活儿,两个老人依然尽其所能帮衬他们。

青山绿树,养育了榆树人温良的性格,父辈们守着大山里的根脉,外出的游子少了后顾之忧,心里想着往前奔,吃苦受累,是要把日子过好。山里的日月,随着季节流转,也在人们的辛勤劳作下丰盈饱满起来。

进入榆树地界,宽阔平展的大路蜿蜒伸向前方,道路两旁的樱花树齐刷刷撑起一路风景,阳光下,粉嘟嘟的花蕾正待开放。苍山翠色间,村庄宁静祥和,绿树掩映着白墙黛瓦,纵横交错的乡间道路通向家家户户。竹篱笆围住绿油油的菜地,瓜蔓挑着小黄花儿爬过石墙。干净的院落,栽种着主人喜欢的花花草草,闲置的农具一溜儿摆放在屋檐下,整齐有序。

榆树山林繁茂,花草丰盈,是中华蜜蜂繁衍生存的天然场地,当地人虽然有养蜂的习惯,但只是零星养几箱,一些学校毕业回乡的年轻人,继承了前辈们的养蜂传统,自己掌握了养蜂经验,获得了成功,就把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乡亲们,年轻人的思路得到村民的支持和政策扶持,成为全村人的致富之路,屋后的空地上,一排排蜂箱,忙碌的蜜蜂出出进进,采花酿蜜,为村民增加收入,也让村庄焕发了活力。有一次,我们走进一户农家歇脚,坐在葡萄树下,主人冲了蜂蜜水招待我们,葡萄树还在开花,细密的花蕾间,蜜蜂飞来飞去,忙碌着自己的甜蜜事业。

在榆树,传统的村庄与现代文化元素交相辉映,构成安乐宜居的生活环境。一座座别致的仿古亭廊,为村庄增添了别样的风景,亭廊主体是木质结构,用了废弃的瓦砾或茅草搭建,既古朴雅致,又实用耐看,给村民们提供了歇脚、避雨的场所,也是闲暇聊天、下棋的好去处。每一处亭台茅舍,都书有楹联诗句。信步闲逛,听风、看雨,读诗、赏景,心里的那份原乡情结,在这里得到最大的满足与释放。

如今,榆树人去城里也方便了,山上的春芽儿上季时,早晨起来采摘,带着露水的野菜新鲜亮丽,一会儿工夫就拿到城里卖了,返回家里还能准备午饭、晾晒收来的山货。年轻人经营电商,通过网络把家乡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山里长出的东西纯天然、原汁原味儿,受到城市人的喜欢。姑娘们脸上的红晕不知不觉消失了,走在街上,和城里的女孩儿一样青春靓丽。等到瓢子成熟,邀请城里的亲戚到榆树摘瓢子、吃农家饭,临走,装上备好的土特产,叮嘱全家老少下次再来玩耍。

村庄,是灵魂的家园,多少人从这里走出去,却依旧在骨子里守望和追寻。榆树,正是这样一个不容错过的驿站,让人心向往之,慢慢抵达。

--> 2023-04-26 2 2 甘肃日报 c82316.html 1 抵达榆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