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下一篇

唐汪杏花红

文\唐梅英

北方的早春,故乡唐汪,已是杏花的海洋。

唐汪川,位于甘肃中部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牛形山脚下,洮河之畔。村子不大,全村两大姓——唐和汪,所以就叫唐汪川。

一条洮河分割了两个县域,河东属定西市临洮县下辖的红旗乡,河西属临夏州东乡县下辖的唐汪镇。据当地老人们讲,当年唐姓的祖辈从四川沿着洮河一路走来,定居在这里,所以刚开始这里还没有汪姓的人,这里就叫做唐家川。又因为这里有一处天然红塔高耸入云,气势恢宏,一度又把村子叫做红塔乡。汪姓祖辈由陕西来到这里,和姓唐的做了邻居,互通婚姻,慢慢地都变成了亲戚。四面的群山,把村子围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俨然成了天然屏障。只有洮河在漫长的岁月中,冲刷出了几道不为人知的通道,从这里流向刘家峡水库,最终汇入黄河。中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往东流,洮河在这一段却反其道而行之,从东往西流着,正如苏东坡所说“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唐汪的四月是杏花烂漫的时节,整个村庄简直就是杏花的海洋。粉的白的杏花竞相开放,花香微甜微苦,馥郁芬芳,很独特,让人如痴如醉。一到唐汪,满眼都是杏花,遍地都是花香,耳畔嗡嗡不止的是忙着采蜜的蜜蜂。

唐汪的杏花历史悠久,自成规模。不但田边地头随处可见,就是家家户户的庭院中也几乎都有栽种,所以又有“家中无桃杏,愧为唐汪人”的说法。

上小学的时候,每到杏花开放,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去田野里春游。全校十几个班级近千人排着整齐的队伍,自带简单的零食,唱着歌,浩浩荡荡地走在春风里。到达目的地后,以班级为中心活动:独唱、诗朗诵等,都是即兴上场,即兴表演,虽然没有伴奏,歌也是那些天天在学校听过的唱过的,但是大家都很开心。我第一次参加春游活动时,玩得兴起总不觉得饿,就是感觉口渴,六哥给我买了一瓶汽水。那是我第一次喝到汽水,喝进嘴里,密密的气泡在舌面上引起那种酥酥麻麻的感觉,一直都忘不了。时隔多年,那味道、那感觉,伴着铺天盖地的杏花,还有那天温暖如夏的太阳,记忆犹新……

唐汪有那么多杏树,但那时人们却不是为了看花,是为了将来能把杏子卖出去,贴补家用。杏子开花的时候,没有人会去过分关注,只有结了杏子,再等到杏子渐渐长大,才引起了主人的关注,家里人就会去守杏子,家乡人叫“等杏”,尤其是杏子快要成熟的时候,晚上也不能离开。人们在树下搭个简易窝棚,也有把窝棚搭在树上的,因为那些树都很大,日夜与杏树杏子为伴,家里人会专门安排送饭。杏子成熟的时候,不是一下子一起成熟,所以先熟的容易掉在地上,这种受了伤的杏子是不能拿去卖的,先是自家吃,吃不完的拾到背篼或篮子里,背回家,晒成杏干,取出来的杏仁砸去外皮,用针线穿成一大串,挂在屋檐下,晾干后存起来,送给客人,或者留到冬天了给老人孩子吃。杏干和完好的杏子一般被拿去卖了,它们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是必需品,卖不上什么好价钱,往往所获甚少。但可以用这些卖得的钱,买回来食盐、茶叶、清油、布料、农具等必需的生活物资。

以前,在唐汪种杏树是个人行为,现在则有了政府引导。栽种的规模更大,品种更多更优。在每年杏花怒放的时候,政府会组织举办杏花节,吸引人们来旅游。在杏子成熟时,接着举办杏子节,将杏子推销出去,还带动了农家乐这样的餐饮消费。唐汪的父老乡亲们再也不用为销路费脑筋了,电商服务到了家门口,还有外边的大货车专门来树下收杏子,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了。

现在,杏树下再也看不到守杏子的人了,一是因为家家都有杏树,二是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成熟的果树下,都是杏农一张张灿烂的笑脸。

--> 2023-04-13 2 2 甘肃日报 c79743.html 1 唐汪杏花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