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点亮生命的希望

——我省第54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

龚文超(中)完成捐献。(甘肃省红十字会供图)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永萍

“我们素不相识,是中华骨髓库使我们相遇……在您收到这封信时,此刻的我们便有了血缘关系……”在写下这封信时,龚文超内心真诚地期待受捐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能够早日康复,健康生活。

3月9日上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身着蓝色T恤的“95后”敦煌小伙龚文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脸色虽略显苍白,但嘴角上扬,眼神坚定。他的手臂上插着软管,软管中的血液正缓缓引流到血细胞分离机中。

伴随着血细胞分离机低沉的“轰隆”声,集采袋内,过滤出的造血干细胞的刻度正在一点点上升,逐渐“汇聚”成一袋“生命的种子”,为另一个生命带来生的希望。整个过程,静谧无声又掷地有声。

几小时后,龚文超成功完成捐献,成为我省第54例、全国第1481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成功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也于当天送往受捐者所在城市,为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时间追溯到2017年,当时的龚文超正在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就读。5月20日,在这个有爱的日子里,他填写资料、留取血样后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播下了一颗“生命的种子”。

“当时没想太多,如果能匹配成功,能挽救一条生命,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龚文超坚定地说。

加入骨髓库,并不等于捐献。要知道,目前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为几万至十几万分之一不等,每一位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都将面临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漫长等待期,龚文超也不例外。

随着时间的流逝,龚文超毕业、工作,但他想帮助别人的爱心却始终未变。

2022年10月,龚文超接到中华骨髓分库工作人员初筛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在确认捐献意愿时,他非常坚定地告诉工作人员:“我肯定同意。”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坚定的态度饱含了他对生命的热爱。

龚文超说有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对他触动很深:“做力所能及之事,行小爱之举,让人生之河增加生机和色彩。”同时,这份坚定也源于他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详细了解。从入库伊始,他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承诺,意味着一旦有需要,必须义无反顾地捐献。龚文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让他笃定自己可以做到。

“陌生人之间配型相符的几率大概是数十万分之一,比彩票中大奖还难,我能够与患者配型相符,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觉得自己十分幸运。”龚文超笑着说。

为了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龚文超这一段时间格外注意饮食。因为他知道,只有把身体调整到最好,才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生存希望。

在等待捐献的日子里,龚文超说得最多的是“感谢”。他朴实地说,要感谢帮助他实现捐献的所有人,感谢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感谢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感谢医院医护人员,让需要帮助的人能看到生命的希望。

“可能患者现在正遭受病痛的折磨,希望接受移植后,患者能够阳光、开朗、健健康康地面对生活。”捐献成功后,龚文超真诚地说。

“每一位捐献者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感谢你的爱心,你的善举传递着红十字的大爱精神,也践行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会长杨芳胜为龚文超颁发了“博爱金奖”和荣誉证书。

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截至今年2月底,中华骨髓库有320万余名志愿者,实现捐献14762人。甘肃省分库志愿登记者已达4.5万余人,已有54位志愿捐献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希望能够有更多18—45周岁的健康人群加入中华骨髓库中,为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

--> 2023-03-16 ——我省第54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 2 2 甘肃日报 c73624.html 1 点亮生命的希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