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62-0001 甘肃日报社出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发挥农业院校优势 助力科技兴农强农

莫琪江

坚持培育农业创新主体,加速聚集农业发展动能。坚持攻关农业关键技术,着力破解农业发展瓶颈。坚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技术转化。坚持打造农业科技平台,有力支撑农业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省农业院校作为“三农”人才培育的主阵地和提供农业科技服务的生力军,要坚决扛起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争做强科技的参与者、强县域的排头兵和强农业的领跑员。

坚持培育农业创新主体,加速聚集农业发展动能。农业高等院校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主阵地和乡村振兴主战场,以新农科建设为统领,注重学科交叉,优化专业布局,开展特色耕读教育,着力把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把厚植理想信念与强农兴农担当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的“三农”人才。要出台相应激励政策,完善建立以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考核体系,将农技服务绩效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并制定科学的薪酬分配方案,允许教师凭借专有技术或科技成果投资入股、合理取酬,切实为人才松绑减负,释放创新活力。要高度重视科教融合,形成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促机制,以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通过继续教育积极承担农业科技培训任务,加强对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和家庭农场的技术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

坚持攻关农业关键技术,着力破解农业发展瓶颈。要充分发挥农业院校人才智力优势,面向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等重大科学和前沿技术,强化有组织的科技攻关,提升科研项目层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瞄准以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为主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以及河西国家制种玉米繁育基地建设,开展科学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力争在良种培育、绿肥模式、节水灌溉等领域取得一批学术影响力大、行业贡献度高的科技成果。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推动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号召广大师生深入开展田野调查和技术推广,进一步凝练科研项目,打通基础研究、开发应用、成果转移与产业化的全链条,使创新动能不断涌现,确保实现科技兴农、科技强农。

坚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技术转化。要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级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专家组、“三区”科技人才等骨干力量的作用,紧扣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公益性科研服务。甘肃农业大学首创的“专家院”制度,涵盖了全省“牛羊果菜薯药”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在助农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要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以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为纽带,领衔创办生态农业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区,将政策、社会资源与高校力量充分整合,拧成“一股绳”,合力营造联合攻关、系统推进、高效运转的创新科技应用新风尚,促使更多新产品问世,更多新技术得到应用转化。“一带一路”建设为甘肃农业做强、做优、做大开辟了广阔空间,要做好补链、延链和强链,让“甘味”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农业高等院校的对外合作水平。

坚持打造农业科技平台,有力支撑农业持续发展。要大力创建包含“专家院”、教授工作站、教学实训基地和科研实验站(台)在内的现代农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整合科技研发、融资孵化、示范推广等功能,辐射带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真正解决科技惠农“最后一公里”问题。要靶向发力,打造高精尖研究平台,助力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依托农业高校相关重点实验室,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加强学术合作交流,引领现代农业发展。要继续推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让教师能“手把手”做给农民看、“心贴心”带着农民干,帮助当地群众选准主导、主推品种和产业发展方向。要将技术推广的过程作为农业院校提高科技研发实力、规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手段,推动科技、人才、资本、政策等要素聚集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产业发展新业态,依靠科技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作者为甘肃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财经学院副教授)

--> 2022-12-06 莫琪江 【奋进新征程 创造新伟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2 2 甘肃日报 c54066.html 1 发挥农业院校优势 助力科技兴农强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