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务勇
团结奋斗成就辉煌伟业,团结奋斗开创光辉未来,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团结奋斗成就辉煌伟业。团结奋斗,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锤炼铸就的宝贵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砥砺奋进,稳经济、促发展,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应变局、化危机、育新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践充分证明,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团结奋斗开创光辉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迈上新征程的中心任务。实现这一中心任务,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同心同德、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团结奋斗。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敢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形成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巩固团结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党的全面领导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够始终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团结统一。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铸就实现民族复兴的钢铁长城。
形成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新征程上,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形成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不断寻求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尊重包容多样性和差异性,妥善协调不同民族、不同党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和意见,形成“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良好氛围,画出最大同心圆,紧紧依靠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大联合,最大限度汇聚起各个方面的力量,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进。要发扬人民民主。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作者为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党建研究所(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所长(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