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下一篇

武山 丰收的喜讯桩桩件件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吕霞

立冬过后,武山大地天气晴朗,气温比往年稍显偏高。沿着武漳公路前行,进入武山县鸳鸯镇盘古村,一座座崭新的钢架蔬菜大棚显得格外耀眼,为这片广袤的土地增添了勃勃生机。

在一新建成的钢架大棚里,村民们正在为蒲公英进行除草定苗作业。经过辛勤劳作,一朵朵盘子大小的蒲公英定型完毕。村民包红英一边除草一边介绍:“我们把地租给陇浆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除了收取租金,还能到大棚里除除草、摘摘菜,一天能挣60元。”

盘古村位于榜沙河畔,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种植习惯的原因,村里种植结构单一,土地利用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改变现状,今年,村“两委”组织村民多次深入洛门大南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参观大棚蔬菜,悉心学习先进、高效的大棚种植技术,为盘古村今后发展蔬菜大棚、优化产业结构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引进甘肃陇浆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租赁了村上的100亩土地,建了82个大棚,一方面为公司提供蒲公英、包菜等酸菜原材料,一方面示范引领周边群众发展大棚蔬菜。

盘古村党总支副书记包吉平说:“盘古村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今年建了345个大棚,已经种上了蔬菜,预计一个大棚收入1万元以上。明年村上计划每户人家都要建大棚,规模将扩大到1000个。按照这种模式,群众的收入一定会更高。”

在武山县榆盘镇,又是另一番繁忙景象。从田间地头到农家小院,从街头巷尾到药材交易市场,掘药的、采摘的、分拣的、交易的……到处洋溢着中药材丰收的喜悦。

款冬花、柴胡等中药材在榆盘镇一直有着得天独厚的种植地域条件。近年来,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实现群众增收为目的,榆盘镇按照武山县“六抓六化六促进”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提升优势,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积极引导广大群众种植特色中药材。今年榆盘镇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3000亩,其中款冬花2000亩。款冬花市场价平均每斤19元,最高达到22元,亩收入5000元以上。在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的路上,中药材产业给榆盘镇群众带来了新希望和新气象。

在武山县山丹镇漆窑村的柴胡种植基地,一根根柴胡破土而出,村民们忙着分拣、裁剪、装袋……

种植大户漆云云喜笑颜开:“种了十几亩柴胡,预计收入三万五千元左右。销路不成问题,村上跟收购商经常联系,专门有人上门收购,柴胡一斤能卖到30元。”

“今年柴胡长势良好、品质优良,当前市场预期效益较好,预计全村收入将超过500万元。”漆窑村党支部书记杜新元说:“药材市场前景非常好,不愁卖,种植群众尝到了甜头。计划明年推广到1000亩以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据了解,山丹镇按照“两线两梁一山一中心”产业发展布局,已初步形成了产业发展集中优势。今年山丹镇还成立了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为群众选择籽种、提供技术培训和销售服务,落实了产业扶持资金,初步建成了以崔山、任山、阳山、赵山为主的西梁3000亩柴胡种植基地。

在洛门镇大南河流域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万亩蒜苗亩产量8000斤以上,远销青海、陕西、内蒙古等地;在渭河川道10万亩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武山韭菜”收购价3.0—3.5元/斤,设施大棚内新播种的菠菜、香菜、芹菜等叶菜郁郁葱葱,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丰收的喜讯桩桩件件。作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近年来,武山县建成了渭河川道设施蔬菜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力打造产研加销为一体的“五十亿级”蔬菜全产业链,打造了包括大南河流域蔬菜种植基地在内的设施蔬菜基地和“一园一区四片两带”产业基地,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特色产业优势尽显,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武山县各乡镇因地制宜,紧抓特色,推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2022-11-23 4 4 甘肃经济日报 c51844.html 1 武山 丰收的喜讯桩桩件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