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人报
2018年12月19日
第02版:综合新闻

【通讯】铸造脱贫的“金钥匙”

——宁县开展培训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杨强 豆亚妮

    隆冬时节,寒风料峭,但在宁县大地却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电子原件加工、香包制作、果树修剪……不管是扶贫车间还是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群众积极参与培训或劳动的场面。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今年以来,该县针对贫困群众的实际需求,不断创新培训就业扶贫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就业扶贫,让贫困劳动力由“输血”帮扶逐渐转变为“造血”帮扶。

    因人施策开展技能培训

    “参加了驾驶员培训,拿上了驾驶证后我的工资从以前打工时每月2000元到现在每月6000元工资,除去生活开支还能节余4000多元。”宁县平子镇将邑村村民雷百良深有感触地说。缺技术、缺文化、缺信息是大多数贫困户致贫的“根子”,该县以“100%参加免费培训、100%提供免费职业介绍、100%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100%贫困家庭有一人实现就业”为目标,建立培训就业扶贫基础数据库,将贫困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就业愿望、创业愿望、培训愿望等信息登记入库,做到培训就业精准扶贫。拨付就业扶贫资金2900万元开展“菜单式”种植养实用技能知识培训,每人扶持资金500元,对“有剩余劳力且可输转”的人员开展驾驶员、钢筋工、电焊工等劳务技能培训,按照最高不超过1万元进行培训奖补,对已脱贫的劳动力,鼓励参加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每户不超过1000元的办法进行培训奖补。对于不能回乡参加集中培训的贫困劳动力,让他们直接在务工地参加由企业组织的技能提升培训,培训合格后申报落实奖补资金,确保贫困群众一技在手,就业不愁。

    拓宽渠道打好“劳务就业牌”

    “真没想到,我常年患病,不能外出务工也干不了重活,现在却在村子当上了保洁员,每月还有500元的工资,家里的生活状况一下子改变了。”中村镇邓家村村民邓永锋高兴地说。该县组织“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的“三送”活动,举办就业扶贫对口帮扶现场招聘会,现场签约560人,已有222名贫困劳动力到天津就业,17名贫困劳动力赴日本就业,同时积极向县内大中型工程项目、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用工专项服务,引导贫困劳动力在县内就业,并鼓励自主创业189人,开发乡村公益岗位1077个。据统计,年内累计组织举办各类大型招聘会5场,发布用工信息60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9000个,输转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8066人,实现建档立卡劳动力就近就业2.2万人,全县累计创劳务收入2.4亿元。

    “扶贫车间”让贫困劳动力居家增收

    “扶贫车间生产方式灵活,不仅能在车间工作,而且比较简单的元件组装还可以带回家做,真是居家增收两不误。”平子镇西堡村村民刘会琴说。今年,该县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小作坊按照“厂房、居家、合作社、互联网+、家庭农场、企业”六种扶贫车间创办模式,全县已建成扶贫车间23个,共吸纳劳动力77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31人。同时,对吸纳10名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且稳定就业半年以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扶贫车间,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稳定就业3年以上、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给予6万元的一次性补助。目前,已完成认定10家扶贫车间,对生产稳定、带动效果好的5家扶贫车间落实奖补资金。

集团数字报刊 : 兰州晨报 | 甘肃农民报 | 陇南日报 | 天水日报 | 酒泉日报 | 金昌日报 | 张掖日报 | 武威日报 | 西和报 | 定西日报
2018-12-19 ——宁县开展培训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2 2 甘肃工人报 c100259.html 1 【通讯】铸造脱贫的“金钥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