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19年08月21日
第02版:综合

从麦客赶麦场到椒农当雇主

    本报记者 李董

    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得,很早以前,武都区马街镇很多人要去陕西一带当麦客,就是通过给雇主收割小麦挣钱。但如今,马街镇人不仅不去外地当麦客了,而且还吸引陕西、四川和“邻县”一带人来马街镇务工,自己当起了“东道主”。每年到了花椒收获的季节,大批的务工者就会闻讯而来,掀起一股采摘花椒的热潮。

    来自陕西省汉中市的王晓菊已经是第5次来马街镇摘花椒了,每次一个月以上,一次能挣5000元左右。和王晓菊一样来自陕西省的摘椒工还有很多,他们大多组团而来,呈现出规模化的趋势。

    据马街镇花椒种植大户王桂云介绍说:“每斤花椒的采摘劳务费大约是4元,一个人一天能摘40—50斤,收入160—200元,还管吃管住,这样的收入对于老百姓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在马街镇,几乎家家都雇有摘椒工,每家从几个人到十几人、三四十人不等。据了解,花椒采摘高峰期,从陕西、四川和“邻县”一带来的摘椒工人数逾万人。

    马街镇沙坪村的朱玉平是花椒种植大户,家里种了800多棵花椒树,他告诉记者,今年他雇了26个摘椒工,还雇了一个做饭的。

    马街镇的花椒种植开始于1995年前后,借助当时退耕还林政策的东风,群众大面积种植花椒。在之后的多年里,当地政府因势利导,使花椒成了马街镇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现在每个村组、每家每户都有椒园,全镇花椒面积达到了5万亩,大面积的花椒需要大量的人力采摘,加之“武都花椒”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效应不仅促进了花椒的销售,也引来了更多的务工人员。

2019-08-21 4 4 陇南日报 c144983.html 1 从麦客赶麦场到椒农当雇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