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锐
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基本特征,在“常”和“长”上下功夫,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使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对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作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是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对于全党更好地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增长智慧,增进团结、提高斗志,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考出好成绩有着重大意义。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基本特征,在“常”和“长”上下功夫,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使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蔚然成风。
实践性。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学习党的历史,明确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庆祝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使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达到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的。一次集中教育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要在实践中认真总结这次党史学习教育的成功经验,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巩固拓展好集中教育的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重在实践,贵在实践,必须融汇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进程中,体现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中,落实到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工作中。此外,常态化长效化学习党史的成效要放到党的执政实践中来评价和衡量,通过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来体现,说到底就是要通过不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实际成效。要发挥好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作用,用好干部教育培训机制,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用好红色资源,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
时代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必须把握时代发展脉搏,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步伐。在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上,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的百年辉煌历程、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深刻感悟思想伟力,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将其作为培育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总之,在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举措和成效,奋勇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人民性。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要知行合一、学用结合,使党员干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增强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切实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聚焦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强大的力量源泉。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准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把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敢于抓“烫手山芋”,勇于啃“硬骨头”,既要满腔热忱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又要循序渐进地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为民谋福祉的过程中让群众看到党员干部作风的新改进、面貌的新变化。
作者为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