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迟
出小区右拐,向南直行两百多米就是天水湖了。
天水是一个狭长的城市,夹在南北两山之间,藉河由西向东穿城而过。因此,在天水只有东西,无准确的南与北。以前城市规模小,一座南大桥便是最大的桥了,再辅之以两三个便桥,南北倒也畅通。随着城市脚步逐渐向东西南北不断迈进前移,原有的桥梁便很难发挥作用了,于是沿藉河修了好几座桥。为了美化城市,给市民一个休闲娱乐游玩的去处,沿藉河筑起橡胶坝,修成了天水湖。为了泄洪需要,竖起一道隔离墙,留南侧三四十米宽的河道为藉河河道。湖水清,河水浑,一遇到下暴雨,泾渭分明。
天水湖边有宽五六米的便道,便道北边斜坡与公路之间的狭长绿化带是一个绿色长廊。高大的国槐垂柳白玉兰红叶李松柏银杏,低矮的桃树杏树,还有更低的月季连翘木瑾迎春花,成片的竹林,林间空地种植了更低更矮的花草。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常青树与落叶树相间,各种花期不同的花相互映衬,次第开放。这样,天水湖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曲径通幽的便道与湖边的便道遥相呼应且有台阶相互贯通。
南大桥和藉滨桥中间有一大片开阔地带,紧挨护坡修建了两百多米的文化墙,上面镌刻了文字,还有浮雕。记载了天水地名的由来,从羲皇诞生到大地湾文化以及天水各个历史阶段的名人画像。空地正中间靠近文化墙矗立一块不规则大理石石碑,竖写着“华夏渊源”四个字。
湖边设置了围栏,便道上有座椅,有垃圾桶。由于每年定期投放鱼苗,湖里鱼儿成群结队,管理部门放养了一群鹅和鸭子,使天水湖顿时有了生机和活力。
初春,远处山上草色遥看近却无,天水湖畔已经是春意盎然了。绿的冬青松柏,鹅黄点点的迎春花迎风怒放,这儿一片,那儿一团,吸引着人们驻足赏玩。薄冰融化的湖边人头攒动,有掐了馒头喂鱼的一家三口,有成双成对的情侣,有拿了手机或相机拍照的……鱼儿仿佛爱热闹似的,聚拢到岸边,争着啄食抛下的馒头粒。彩色的金鱼、鲤鱼,黑色的草鱼、青鱼,偶尔还能看到乌龟。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鱼儿你推我搡齐聚岸边,吸引着人们驻足。远处的鹅和鸭子不淡定了,红掌拨着清波,循着馒头粒姗姗而来。秋季飞来的不知名的大鸟独自站在天水湖与藉河隔离带下面的水里嬉戏或在橡胶坝上金鸡独立。灰黑色的野鸭子在湖中心自由地游来游去,一会儿潜入水里,一会儿凫出水面,举着手机拍照的人干着急。迎春花还未凋零,连翘开了,洁白的玉兰花开苞绽放了,接着红色的桃花,粉色的杏花,白色的梨花……春天的美丽画卷便一帧帧次第展开了。
夏天的傍晚,酷热暂歇,湖边凉风习习,藉河风情线成了人们避暑纳凉的乐园。湖边有喂鱼逗鱼的,文化墙下面有跳舞的,有唱地方戏曲的,甚至连便道北侧的台阶上也坐满了人。当然,也少不了散步锻炼的人。
秋天的天水湖沉静了许多,老成持重地流淌着。天气凉爽,天水湖便迎来了少有的宁静与安闲。木叶尽脱,松柏冬青翠竹郁郁葱葱。早晚锻炼的人沿湖边便道或疾走或缓行或打拳或伸伸胳膊踢踢腿,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早晚出来一趟,沐着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微微出一身汗,整个一天感觉舒坦无比。冬天一冷一下雪,湖面冰封,湖边便鲜有人影了。但也有冒严寒到湖边赏雪的,看那冰层上的雪被,艰难爬行的鹅和鸭子,向远处眺望不怕冷、独立寒冬的不知名大鸟。
天水湖像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早晨旭日初升,阳光穿过红桥藉滨桥铺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霞光万丈。傍晚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冬天又是另外一种景象。先是边上结一层薄冰,慢慢地薄冰连成片,湖面冰封,天水湖真的成镜子了。一下雪,镜片似乎结了厚厚一层霜,整个湖面便是雪的海洋了。
天水湖向东向西延伸,演绎成了藉河风情线。这几年南北两山退耕还林,城区实施绿化工程,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天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真够得上小江南这个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