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10月12日
第04版:综合

【黄河时评】

从“十一”黄金周看甘肃文旅产业发展

把多勋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甘肃文旅系统采取“限量、预约、错峰”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全力保障游客健康出行。10月1日至7日共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6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79%和68.4%,并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指标9个和8.5个百分点。

从“十一”黄金周文化旅游市场恢复的状态看,即使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实施限流、预约和错峰的情况下,文化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还是呈现不可遏制的增长态势。究其原因,在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之后,文化旅游消费刚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同时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特别是以甘肃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作为中国文化“原乡”的“文化引力”越来越大,客源市场半径也日趋扩大,正在成为人们喜游乐赏的“诗与远方”。此外,由于疫情的影响,出国旅游暂停,文化旅游消费潜力几乎全部释放在国内旅游上,也导致了今年“十一”黄金周国内旅游的火爆。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出游半径呈现渐次扩大的“涟漪效应”,出游选择会更多倾向于那些自然生态奇异、历史悠久厚重和文化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旅游消费感知也会更加倾向于个性化、特定性和自主度选择较高的自由游方式,文化旅游消费体验会更加倾向于深度和细腻的沉浸式体验,游客所在客源地和目的地的自然与文化落差越大,则目的地对游客的吸引力越大。而且,在互联网和自驾游叠加的时代,出游的空间距离已经不再是阻碍,人们对目的地的选择正在逐渐打破“周边人口密度决定旅游规模”的定式。正是以上新的旅游消费方式和特征,催生了以甘肃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文化旅游的消费热度。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从东南到西北,丝绸之路在甘肃绵延了近1700公里,留下了极为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这条优美的文化区段,是名副其实的丝绸之路“黄金段”,也是彩陶之路、石窟之路、长城之路、黄河文化之路、民族文化之路和戈壁绿洲之路等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之路。这些年,甘肃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重要政策机遇,加快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使美丽的陇原大地,成为越来越多人节假日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敦煌莫高窟、张掖七彩丹霞、天水麦积山石窟等闻名遐迩的景区景点,更是成为热度不减的网红打卡地。

奇异的自然风光、浑厚的历史文化,是甘肃的宝贵财富,更是旺盛的生产力。伴随文化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美丽甘肃的动人旋律,必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0-12 【黄河时评】 1 1 甘肃日报 c276524.html 1 从“十一”黄金周看甘肃文旅产业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