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小桥流水、灰墙黛瓦、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中秋佳节,走进泾川县泾明乡白家村,美景令人陶醉。
白家村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同步实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集“探秘远古文化、回归山水田园、体验民俗风情、记住浓浓乡愁”为一体的发展格局,先后被评为“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和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一
沐浴着秋日暖阳,漫步在白家村宽阔整洁的村道上,一户户庭院古朴典雅,一个个水池碧波荡漾。
白家村曾是泾川县有名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达57.2%,“群众靠山难‘吃山’,靠水难‘吃水’,住的是破窑洞,走的是烂泥路,吃水还要下山挑……”
“过去产业单一,村民收入微薄,年轻人娶不上媳妇。”提起以前的苦日子,今年58岁的村民白林贵不住地摇头。
2011年,白家村迎来了转机,走南闯北的白宁安回乡担任村文书,带动村民搞发展。
白宁安多方筹措资金,带领群众沙化硬化村组道路,争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同步配套建设乡村舞台、文化广场、卫生所、便民超市……白家村水、电、路、渠、房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白家村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开展村域绿化美化、实施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探索建立“三包”责任制、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全天候管护……逐步变为“花园式”美丽乡村。
二
“环境美了,如何提高村民收入?”白宁安在思考。
“1974年白家村牛角沟出土了距今约5万年的‘泾川人’化石,有山有水,还有化石,发展乡村旅游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白宁安坚定地认为。
白家村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山水资源,建成牛角沟古人类遗址展馆、民俗农耕馆、演艺广场、白家水街及生态采摘、休闲垂钓、花卉观光等6个主题园。其中,牛角沟古人类遗址展馆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动员21户群众新建仿古式门店45家,42户群众从事农家小吃经营、手工艺品制作、土特产品销售及乡村旅游服务。”白宁安说,如今大多数村民在家门口端上了旅游的“金饭碗”。
三
乡村美了,口袋鼓了,村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自从制定了村规民约,村里的环境整洁了,村民不光将自家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主动承包公共区域卫生。”白宁安说。
白家村把移风易俗、遵规守法等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探索成立了由老党员、村组干部、老教师、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村级“红白理事会”,参与群众婚丧嫁娶监督、调解和服务,有效遏制了“高价彩礼”。同时,开办巾帼文明积分超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举办“和谐家庭”“十大孝子”“白家好人”“星级党员”“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精心组织“农民趣味运动会”“山水白家”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活动。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白家村依托牛角沟古人类遗址展馆,建成党史学习教育研学基地和历史学习阅读吧,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观看红色电影、红歌咏唱等活动。
昔日贫困村,蝶变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明星村”,许多村前来“取经”。“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扩大经营规模,实施‘南扩北进’,吸引游客‘留下来’,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对于白家村的未来,白宁安已经有了新盘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