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琦珺
园林城市建设要在延续中华民族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城市发展,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创造出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中国特色新园林
近年来,城市的园林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简而言之,就是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的园林进行建设、管理、养护。根据我国城市园林实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写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提出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要求。在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园林城市建设要在延续中华民族传统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城市发展,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创造出体现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中国特色新园林。
延续历史文脉,创造中国园林新的文化价值。中国传统园林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土壤,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集建筑、山水、人文于一体,是美学、艺术、文学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具有重要的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在传统园林建设的历史中,园林是人们与自然对话的一种存在,也是民族文化表达的一种存在。我们要积极探索城市尺度下传统园林艺术文化的传承研究与应用,深入发掘中国传统园林的优秀文化基因。只有找到传统园林文化的根脉,才能使我们在筑造中国特色新园林过程中不被异化,创造出中国园林新的文化价值。
以自然为师,在有限空间表现出地域园林特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是我国道家思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追求,对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化、艺术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是传统园林的指导思想和构建原则。在“天人合一”思想观的影响下,传统园林和自然的结合得到了内涵式的发展,不仅要求工艺技术和环境相融合,也要求整体布局和自然融为一体。一个地域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山水形貌是大自然赋予的,是城市自然空间的构成基础,也是城市特色化的景观要素。园林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创作以及整体的实施必须要尊重地域的地理特征和特有资源。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大到一个区域、小到一个造景元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类型,塑造适合当地自然和景观特征的园林艺术文化空间。让艺术与自然、生活充分融合,才能体现出园林城市的价值和真正的亲和力。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园林城市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是城市环境质量、生活质量、民众素质的综合体现。园林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改善生态环境,使绿色成为城市的主色调,让城市的天更蓝、地更净、树更绿、花更艳,让市民的生活环境更健康、更舒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通过园林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实力,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最终落脚点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让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让城市更宜居。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大学 本文系甘肃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17XQNLW1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