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校长 李金田
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近年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中医药在应对重大疫情、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大有作为。当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正当其时。要紧紧抓住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和中医药产业发展试验区创建的重大机遇,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化机遇为动力、变决心为行动,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着力打造“中医看甘肃、中药看陇药”品牌。坚持守正创新、精准发力,坚持以健康服务为先、以传承创新为魂、以产业做强为要、以科学管理为重、以育才用才为本,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唱响振兴中医药事业、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时代强音。
第一,要努力构建更加统筹、融合、一致的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推进体系。在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我省走在了全国前列并创出了“甘肃经验”。我们应及时抓住有利发展机遇,并吸纳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参与其中,整合力量,统一调度,把分散在多部门的职能统一起来,统筹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部署规划,强化事业产业融合发展组织实施,明确发展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目标与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制定完善相关法规和政策,构建事业和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上下左右协同作战、产研用管同向发力、事业产业互促共进的统筹推进体系。
第二,要努力构建更加开放、多元、创新的中医药医教协同体系。我省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普及广、认可度高。应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中医药事业发展路径,让中医药教育、医疗、科研事业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优质产品等方面的支撑与保障。进一步优化“厚基础、宽领域、早临床”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进中医药“双一流”专业学科建设,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一大批“素质好、留得住、用得上”的中医药人才。按照文化先行、彰显疗效、强化认同、贸易跟进的思路,深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药带商”,充分发挥“岐黄中医学院”和“岐黄中医中心”的作用,让甘肃中医药快速走向世界。
第三,要努力构建更加集中、强势、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由我校负责的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甘肃省普查数据显示,我省有中药资源种数3000余种。其中当归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我们应积极构建中医药研究高地,开展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人才培养等工作,着力解决制约我省中药大健康产品创制的瓶颈问题,打造陇药“甘味”品牌。以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导向,制定从育种育苗、生态种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生产过程的“道地+绿色”高质量药材生产规范。加快构建药食同源产品全产业链式研发体系,重点对当归、黄芪、党参、肉苁蓉、枸杞等药食同源药材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改进符合市场需求和我省药材独有特点的药食同源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