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3月04日
第05版:生态

保护自然资源 共建绿色家园

——我省切实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薛砚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计。

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认真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秉承自然资源优良传统,进一步统筹保护生态、保障发展、保护资源,转变工作思路和作风,夯基础、强短板、补弱项、提能力,集中精力抓好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耕地守红线

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空着的地难道不能盖房?”临夏州临夏县马集镇长坡沿村村民铁某收到临夏县自然资源局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后感到不解。

2020年11月,铁某擅自占用耕地0.31亩搭建房屋。按照有关规定,镇政府限期拆除违法建筑,并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并耐心宣讲了相关政策。铁某表示,由于自己法律意识淡薄,造成耕地破坏,愿意接受处理,现在耕地已复耕。

去年底,省耕地保护与土地开发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通报了四宗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典型案例,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了乱占耕地建房违法行为。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省自然资源厅坚持把加强耕地保护作为事关全省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的重大任务,通过印发《关于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甘肃省2020年征收农用地区片综合地价标准》,制定《甘肃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规则》《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认真落实“六个严禁”和“八不准”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耕地保护督察发现问题整改等工作,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

防地灾重治理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黄色预警!”2020年12月23日,安装于永靖县盐锅峡镇党川村一滑坡隐患点的党川5号北斗滑坡HF09监测设备监测到该区域变形,迅速触发黄色预警,群测群防员接到预警后,加密了监测频次,永靖县自然资源局会同盐锅峡镇政府划定了危险区,制定了防灾避险预案,做好了临灾避险准备。

2021年1月27日20时53分,变形速率达到72.93毫米/天,系统发出滑坡即将失稳的紧急红色预警。群测群防员接到预警后,及时发布避险信息,会同镇政府按照既定防灾避险预案,在7分钟内将危险区内的45名工人和危险区外可能影响的52户204人紧急撤离到了安全地带。由于预警处置及时,滑坡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我省是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达21.4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0.47%。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聚焦群众生命安全和重大基础设施安全,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盯汛期和重点县区,抓住监测、预警、避险等关键环节,推动防治责任落实到村组、社区等最小行政单元。

“近年来,我们持续增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卫星遥感影像解译、INSAR(干涉雷达技术)时序变形分析、无人机倾斜摄影、地基边坡雷达变形监测、高精度便携式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位移监测等‘空天地’一体化协同技术手段得到重点应用,装备水平也在全国保持领先。”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郭富赟告诉记者。

2020年,全省已布设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185处,安装专业监测设备488台(套)。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3.98亿元,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全年成功预报地质灾害27起,紧急转移受威胁群众2267人,避免财产损失1.43亿元。组织开展了陇东南39个县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17个重要城镇1∶1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着眼为全省今后15年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空间保障,省自然资源厅加快编制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启动《甘肃省自然资源“十四五”开发保护规划》及《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基础测绘规划》《科技创新发展规划》6个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围绕推进生态立省、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省自然资源厅以保护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陇中陇东水土保持区和甘南水源主要补给地等重点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为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专题研究,形成《甘肃省黄河生态文明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题研究》《生态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等成果。以甘南和祁连山地区为重点,推进生态修复“四库”(理论库、政策库、技术库、项目库)建设。谋划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和项目,在甘南州、临夏州、白银市、西和县实施4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推动废弃无主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强保障重服务

助推高质量发展

去年4月,正是全省展开疫情防控、紧抓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省列158个重大项目之一的兰州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亟待启动。

兰州恒大文化旅游城项目拟选址于兰州市城关区青白石片区,总用地面积7240亩,是兰州市截至目前整体项目统一供应土地面积最大的项目。如此大规模的项目用地审批是否会受到影响?开工后关键节点的用地保障能否及时跟上?项目工程建设中遇到用地实际困难怎么办?

“时间紧、任务重,一刻也耽误不起,在省自然资源厅指导下,我们专门成立了恒大项目组,将项目用地保障任务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加快推进土地供应,为该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兰州市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马英介绍说。

2020年4月29日,兰州市自然资源局成立项目组,第二天便与恒大集团对接并入驻企业。之后每天召开项目进度会,听取企业建议,紧盯项目节点落实情况。6月25日,顺利完成青白石片区一期建设用地出让工作,仅用55天,刷新了重大项目土地出让审批的新速度。

从“你请我办”到“我帮你办”,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主动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作风,把“放管服”改革落到实处,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市级重点项目用地全力保障。强化动态跟踪服务,实行用地审批与项目挂钩,精准保障真实有效投资用地需求,推行“管家式”“保姆式”服务,把服务保障体现在自然资源管理全过程各方面,着力为重大项目落地“加速度”。

2020年省自然资源厅为58个贫困县每县安排600亩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共计3.48万亩;争取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2.18万亩,补助资金65.4亿元。共完成建设项目用地预选76个,计划总投资3630.29亿元,拟用地总面积24.25万亩。同时为各行各业提供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成果5.49万幅(点),切实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

2021-03-04 ——我省切实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见闻 1 1 甘肃日报 c238956.html 1 保护自然资源 共建绿色家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