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3月04日
第05版:生态

甘肃持续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陇原大地处处生机勃发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康乐保护站。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 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文 洁

从“兰州灰”到“兰州蓝”,省城兰州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全省大气、水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

雪豹、马麝、鹅喉羚、白唇鹿、岩羊……如今的祁连山,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常与人类“邂逅”;

蓝天白云,美丽洁净的草原,黄河之水川流不息流经甘南玛曲草原,柔软如毯的草地绵延起伏,湛蓝如洗的天空苍鹰盘旋

……

这是多年来甘肃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真实写照。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百姓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近年来,全省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陇原大地生机勃发,处处绽露美丽容颜。

祁连山生态修复初见成效

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牢固

初春的祁连山区仍然寒冷刺骨。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肃南段,藏野驴、普氏原羚在草原上觅食奔跑……寂静的祁连山草原也已春意萌动。

在祁连山护林一线,600余名护林员为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默默坚守着。“虽然很艰苦,但每当看到祁连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多,我们心中就有一种特别的荣耀感、自豪感!”这是护林员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础性、底线性任务,从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整改入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生态环境问题整治,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截至2020年,祁连山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已全部退出并完成补偿工作,42座水电站已完成分类处置,25个旅游设施项目已完成分类整改;全省自然保护区自查发现1845个问题,已整改完成1824个,整改完成率98.86%。

目前,以祁连山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和生态修复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如今,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生产经营项目全部退出,少了人为扰动,多了动物种群,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茂盛,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

根据生态环境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显示,我省自然保护区内新增人类活动疑似问题点位和面积呈现出“双下降”趋势。

天蓝水清空气更加清洁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初春的兰州,天空碧蓝,河水清亮,阳光和煦,清风徐徐。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兰州黄河之滨人行步道,跑步、健身的市民日渐多了起来。如今的黄河两岸亮丽安宁,已成为众多水鸟栖息的乐园。

兰州市民段建德喜欢在黄河边放风筝。1955年出生在兰州的他在黄河边长大,作为一名“老兰州”,他对于兰州的变化深有体会:“兰州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天更蓝了,黑臭水体整治后水也更清了。生活在兰州,这几年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这样的可喜变化不仅仅发生在兰州,我省各地的群众也深切感受到了环境质量改善带来的幸福感。

全省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7%,14个市州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9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十三五”以来最好水平。全省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18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完成整治并达到“无黑臭”等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过去五年,我省聚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擦亮生态底色,提亮发展成色。“十三五”期间,我省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工作重点,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紧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坚持优化调整四大结构,深入治理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类污染源,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业窑炉综合治理、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冬防”攻坚四大行动,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在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我省立足水污染治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围绕“保好水、治差水”,扎实推进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整治任务,18条地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完成整治并达到“无黑臭”等级。

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仅关乎发展,更关乎人民群众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几年来,我省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治水、固土、防风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好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使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不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

绿色,是充满生机的颜色,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动人旋律。

“十三五”期间,我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基因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2015年以来,我省先后投入环保专项资金80.87亿元,用于支持重点污染治理项目、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工作,促进各地认真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日前,省政府完成全省省级“三线一单”编制工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已正式实施。

“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全省共划定了842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实施分类管控。省里将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作为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区域,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作为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推进生态环境监管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三线一单”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作为推进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防控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和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

“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方向,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总要求,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州大气污染系统深度治理重点任务,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拓宽广度、延伸深度,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2021-03-04 甘肃持续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1 1 甘肃日报 c238955.html 1 陇原大地处处生机勃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