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1月14日
第09版:健康

【寻医问药】腿部麻凉疼或是血管堵塞

游华玲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许多老年人出现下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等,往往误认为这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自然现象,殊不知,背后可能是下肢缺血在作祟。

健康的动脉有弹性,但随着年龄增长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动脉壁会变硬,这种情况称为动脉硬化。受累动脉的病变从内膜开始,局部有脂质积聚、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斑块。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可使动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增生、增厚,同时伴有脂质蓄积,从而使管腔狭窄,这是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病理基础。高血脂人群血脂过多,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斑块。高血糖人群血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全身血管、组织脱水等,可造成全身弥漫性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小血管首先受累,这也是糖尿病人往往首先出现四肢皮肤瘙痒、麻木、刺痛等周围神经症状的原因。

下肢缺血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发病原因是,通向下肢的血管里长出斑块,就像水管内的“水垢”,严重时导致管道狭窄,甚至堵塞,导致下肢血供不足,发生下肢缺血。

下肢缺血最早出现的症状为腿麻、腿凉、腿疼、间歇性跛行等,这是由于血液供应少,体温变低造成的。如果腹主动脉下端或髂动脉因斑块堆积而闭塞,行走时整个臀部和下肢会酸胀、乏力、疼痛;如果症状发生于小腿,则可能为股动脉闭塞。随着病情进展,患肢缺血加重,在安静状态下足趾、足部、小腿也会出现持续性的静息痛,夜间更为剧烈,病人常抱足而坐,彻夜不眠;患肢足趾、足部、小腿肤色苍白、皮肤变薄、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骨质稀疏,严重缺血下还会导致脚趾、足部、小腿部溃疡、坏疽。

下肢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疗法和手术治疗。血脂过高的患者经饮食控制后,仍不降低的话,可用降血脂药物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的病人中约有40%-50%伴有高血压,常给手术带来一定危险,故应治疗高血压,应用血管舒张药可解除血管痉挛、促进侧支循环,从而改善患肢血液供应。同时,需要用药控制好血糖。

若出现间歇性跛行、经动脉造影证实有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管径小于正常管径的50%)时,则需手术治疗。当伴有严重静息痛或足趾溃疡、坏疽时,更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主要采用人造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作旁路移植术,以重建动脉血流。

下肢缺血早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延缓疾病发展速度,如尽可能地多走路,即使出现了间歇性跛行症状也要走,走一段路就休息一会,绝不能因腿疼就放弃走路;做些锻炼腿部的运动,如坐在椅子上勾脚背等。

2021-01-14 1 1 甘肃日报 c232566.html 1 【寻医问药】腿部麻凉疼或是血管堵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