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1月04日
第06版:文摘

【美文欣赏】藏书与读书

汤亮

偷得浮生半日闲时,我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整理书房。家里的书房并不大,只是书籍堆放得比较散乱。因为平日里经常随意抽取,随意翻阅,大多没有放回原处,所以隔些日子就要整理一番。

书房里的书籍,没有什么孤本珍本,绝大多数都是觉得似可一读,或者听朋友说写得不错,随手购买的。有些书买来后,过些日子静下心来阅读,却往往感觉“不过了了”。整理书房时,这一类书籍就要清理出书房,放到储藏室去。积得多了,就搬到单位图书室去,让喜欢它的人阅读。

古人形容朋友圈,有一句鞭辟入里的话:白首如新,倾盖如故。书房里的书,好像也有点这个味道。有些书在书房里放了很久,但不知为什么,就是提不起阅读的兴致;有些书虽然刚刚买来,但却成了经常翻阅的“床边书”。

每次整理书房,我都要给散乱在四周的书籍重新分类。第一类是常备的专业书和工具书,第二类是我喜爱的研究古书画的书籍,第三类是必读的有价值的中外名著,第四类是熟悉的友人馈赠的签名本书籍。这四类书籍是要摆列在书橱里,好好保存的。

我历来持三个原则:一是书房空间无须大。天地太宽敞了,反而容易散神漏气,不利于聚精会神地读书。二是藏书不在多,但求其精。虽说“坐拥书城”是一个读书人的梦想,但世上的书太多了,若“拥书”而不去读,那只是风景线,是给别人看的,没啥意思。三是藏书贵在读,更贵在用。陶冶性情、增长见识、学以致用,这三者是一条有价值的“读书链”,缺一不可。

许多人置办了新居后,一般都喜欢腾出一个空间,把它当作书房。窗明几净,书橱高耸,厚厚的精装本书籍都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却往往会沦为书房的“软装饰”。

历朝历代的读书人,都有“家藏万卷书”的愿景,有的甚至以“藏书”为几代人的追求,为子孙和民族保存文脉。但是,我也发现一个很有启发的现象:从总体而言,历史上那些家里藏书很多的人,往往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传承的贡献,反而不如那些家里藏书不多的人。

藏书多,并不等于读书多;藏书少,也并不等于读书少。关键是要明白一个道理:藏书是为了读书,读书是为了致用。

譬如说,北宋苏东坡当然读书很多,知识面很广。但他的一生,接连被贬,漂泊四方,随身所带的书籍并不多,更甭说什么雅室藏书了。他在颠沛流离中,却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名诗名词名篇。他为了勉励一位落榜学子,曾专门写了一首诗,诗中不仅回忆了他当年的苦读情景:“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还传授了一条读书的心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可见苏东坡认为,已经读过的有用的好书,是值得经常再去读读的。“熟读”的目的是要“深思”,这样才能变成经世致用的学问,那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摘自《学习时报》2020年9月25日)

2021-01-04 1 1 甘肃日报 c230678.html 1 【美文欣赏】藏书与读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