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 程蕾蕾
马女士去年诊断出右侧乳房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期间出现了明显的胸闷、乏力症状;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她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从化疗前的66%下降到了48%,因此她不得不停止化疗,但是下一步肿瘤治疗和心脏功能损害这一矛盾却无法解决。经过多学科讨论,在全方位综合考量之后,医生为她重新调整了治疗方案,使得马女士顺利完成了抗癌治疗,心功能也恢复到了正常范围。
在肿瘤心脏病学多学科会诊中,遇到很多类似马女士这样的病例,他们都在癌症和心血管病变的夹缝中挣扎着艰难生存。我们希望、也致力于用我们的爱心、专心、信心、恒心保证肿瘤心脏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将在肿瘤治疗期间对心血管的损伤降至最低。
这要求即根据肿瘤分期、分级、病理特点和患者一般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及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针对性治疗。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患者能对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有足够的认识。
首先,大部分肿瘤相关心血管并发症“可防、可治、不可怕”;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因噎废食大可不必。
其次,由于治疗方案不同、患者自身情况的独特性,并不是每个患者在肿瘤治疗期间都会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即使出现,不同患者的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降低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可降低肿瘤治疗期间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最后,治疗期间的居家监测和常规随访尤为重要。我们建议肿瘤患者居家监测血压、心率;有糖尿病的患者要监测血糖;定期门诊复查;如感觉胸闷,心跳加速、不规则,甚至杂乱无章,发现水肿尽快门诊复查。可反映心脏损伤的检查主要有: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损伤标志物(包括心肌肌钙蛋白、N末端前体脑钠尿肽、生长激素表达基因2蛋白等)等指标。通过患者和医生的配合,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或更换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化疗药物,增加心肌保护药物,保障患者心功能恢复,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