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10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广河县的甘肃新善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口罩生产车间一片忙碌。
这家公司成立于今年年初。当时,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口罩等防控物资四处告急。
为解决医用口罩短缺的燃眉之急,1月下旬,在厦门打拼多年的临夏籍企业家马丁决定返乡创办企业——甘肃新善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新善友公司相关负责人崔魏回忆说,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企业注册审批、机器引进、设备调试、安装生产等只用了短短一周时间,省州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更是特事特办,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全力帮助企业尽快投产。作为集开发、生产、销售医用口罩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公司被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医用口罩扩能专项第二批企业名单。
“那时候,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帮助国家尽快渡过难关,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是每一家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崔魏介绍说,创办之初,公司每天生产医用口罩7万多只,聘用员工90多人,其中50%以上是贫困户。
临夏州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仅3月10日前后,新善友公司就向省州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提供了310万只口罩,不仅极大缓解了临夏州乃至全省疫情防控物资短缺的难题,还拓宽了贫困群众就业渠道,承担了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自今年2月起,广河县易地搬迁群众陈菊英便成为新善友公司里的一名产业工人。说起眼下的生活,陈菊英嘴角上扬,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在这里上班离家近,收入也有保障,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工作。”
陈菊英曾经居住在广河县买家巷镇武家坪村,村庄位于山区,资源禀赋较差,产业发展单一,群众增收难,致富更难。
2019年,广河县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陈菊英一家被纳入搬迁范围。在别人看来,花费不到1万元,就能搬出山区,搬进县城安置点,是再好不过的事,可陈菊英心里却打起了退堂鼓。
“原来住在山里,我每天都去村里的砖场打工,尽管日子过得辛苦,但每月也能挣2000多元。”陈菊英担心,自己和丈夫一没技术二没文化,搬到县城后靠什么生活?
当得知新开工的新善友公司距扶贫安置点只有2公里后,陈菊英顿时来了精神,一番“应聘”过后,她顺利成为公司的一员。几天后,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陈菊英和家人满怀欣喜地搬入新家。
“在这里上班风吹不着、太阳晒不到,比过去搬砖轻松多了,每月还能挣到3000多元工资,最多的一个月挣了4700多元。我要努力把日子过得更红火。”陈菊英一边忙着封装口罩,一边高兴地说。
目前,新善友公司的员工共有65人,他们多半是易地扶贫搬迁到县城的安置群众。“虽然员工减少了近30人,但我们依旧全力以赴保障贫困户就业。”崔魏解释说,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各类防控物资不再紧俏,口罩基本销售到临夏州内及厦门地区,目前公司正在全力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尽管如此,崔魏还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坚信,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企业一定能够闯出更大的市场。“我们要坚持把企业做得更好,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多的贫困群众创造就业机会,让他们长期稳定摆脱贫困。”崔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