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薛砚
“咩……咩……”捧着一筐饲草,环县曲子镇西沟村村民宋万里来到羊圈里喂羊,圈里37只湖羊膘肥体壮。宋万里笑着说:“这几年,养羊收入都挺好,今年卖了近20只羊羔,挣了2万多元。”
2018年宋万里收到“1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的产业扶贫“大礼包”后,盖圈舍、搭草棚有政府补助支持,精准扶贫贷款和到户产业资金入股村里的合作社,每年还有5000元分红,一家人靠养殖“羊”眉吐气,2019年顺利脱贫。
“十三五”时期,在一系列产业扶贫到户扶持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甘肃省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工作发展如火如荼,贫困户特色产业种养规模迅速扩大,贫困群众产业收入大幅增长。
据我省农业农村部门统计,仅2018年至2019年,全省依靠发展产业和“产业+劳务”脱贫的人口就达131.45万人,占到脱贫总人口的76.8%。2019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91.8元,较2017年增长23.3%,全省产业扶贫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长期以来,我省都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小散农户“单打独斗”,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的问题,个别地区产业扶贫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十三五”时期,我省以实施“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为抓手,确定并大力发展“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拉开架势构建扶贫产业生产组织、投入保障、产销对接、风险防范“四大体系”。2019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1059.3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居全国第一,较2015年增长44.4%,较2017年增长23.2%,全省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从“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 (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