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25日
第13版:理论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庞卫华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绷紧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当前,要准确分析贫困群众的群体性变动趋势,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

从解决绝对贫困到解决相对贫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自主脱贫能力稳步提高,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贫困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基层干部本领明显提高。

当前,我们在消除绝对贫困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这坚定了我们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心和信心。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现行标准下的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贫困人口将由绝对贫困逐渐转变为相对贫困,由衣食贫困逐步转变为能力贫困,由显性贫困逐步过渡到隐形贫困,由关注收入贫困到更加关注就业贫困。因此,既要立足当下补短板、强弱项,又要着眼长远谋发展。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要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驻村工作队不能撤。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这些目标任务没有哪一项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仰赖于更大的力度、更强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

确保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脱贫

要持续加大贫困地区财政资金投入,确保扶贫投入同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要加强资金整合,防止资金闲置和损失浪费。要健全公告公示制度,省、市、县扶贫资金分配结果一律公开,乡、村两级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情况一律公告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要对脱贫领域腐败问题,发现一起严肃查处问责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要坚持发挥社会救助的兜底作用。贫困治理不是一劳永逸,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匮乏、地质灾害频发也加剧了“返贫”隐患,贫困人口由于疾病、失业等原因也容易陷入“返贫”现象。要巩固好反贫困成果,社会救助体系依然要保持对贫困地区民生状况的动态监测,及时准确地了解贫困群体的变化,对“返贫”现象要及时干预和救助。

注重贫困群体的资产和能力建设。要因时因地制宜,抓牢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根本之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杠杆,以消费扶贫为抓手,推动贫困地区发展。要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产业发展措施,加快推进“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精准到户、精准见效。要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扶贫车间稳定就业、持续受益,让贫困群众“不出村、有活干、把钱赚”,做到农闲人不闲,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要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发展,提升带贫能力,利用公益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在做好扶志、扶智工作上,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尤为重要。目前,贫困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相对老化、文化程度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而且越是偏远、越是贫困的地方,党支部的能力越弱。因此,必须把脱贫攻坚和夯实基层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把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着力打造一支不走的基层工作队伍,为农村长远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要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做好工作、生活、安全等各方面保障,让基层扶贫干部心无旁骛投入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中去。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新选派的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要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继续开展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对各地脱贫攻坚成效进行全面检验,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本文为兰州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点资助项目《甘肃低收入群体的整体性变动及增收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zufe2019B-013)的成果之一,作者系兰州财经大学副教授

2020-08-25 1 1 甘肃日报 c208054.html 1 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