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13日
第05版:甘肃新闻

扭住关键精准扶贫 锲而不舍奋力攻坚

——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故事

“五小”产业发放鸡苗。

在立新村学校开展“微心愿”暖冬行动。

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王旗镇立新村是国家级贫困县深度贫困村,也是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的定点扶贫点。全村共有10个社,现有人口335户127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2户538人,低保户73户184人,特困供养户9户10人。

自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与立新村开展结对帮扶以来,公司第一时间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帮扶工作,领导班子多次深入立新村实地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积极组织31名帮扶责任人走访结对帮扶户300余人次;通过帮资金、帮项目、帮产业、帮销售,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86万余元……

多年来,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始终保持一帮到底的钻劲,坚持派驻干部“驻村在岗”“履职尽责”,紧紧围绕“六个精准”“七个一批”和“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开展帮扶工作,以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医疗扶贫、交通扶贫等作为抓手,助力立新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干部驻村搭起连心桥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需要基层干部俯下身去,摸清家底,充分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精准了解脱贫志愿,真正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和地方。

近两年来,省交通运输厅、省公交建集团共有21名干部相继来到临潭县王旗镇,700多个日夜里,他们用信念和坚守吹响了冲锋号。2019年6月,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的扶贫干部杨凯翔以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的身份来到立新村。像其他驻村干部一样,自驻村以来,杨凯翔始终坚持进村入户,广泛宣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强农惠农政策措施。

农民专有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是立新村发展产业的重要形式。杨凯翔在对村里四家合作社多次考察之后,不断与工作队队员探讨、优化,完善了帮扶合作社实施方案,分别与和谐合作社、杨登合作社签订了扶持带动协议。前进的道路难免曲折,但只要方向正确,跨过沟壑便是坦途。就在与财平合作社负责人马爱平约好签订协议的前一天晚上,杨凯翔接到一个电话:“杨队,我的合作社不需要你们扶持,明天协议不签了。”这让他彻夜未眠。协议不签了,那就意味着之前计划带动的贫困户没法增收,收入上不去怎么脱贫。是协商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吗?第二天一大早,杨凯翔就来到马爱平家中。“说好的事情,怎么说变就变?”“我想变就变,你能怎么样?县上的扶持资金是直接给我的,你们给的钱还要折股分红,我嫌麻烦。”

虽然吃了闭门羹,但杨凯翔并没有放弃,而是重新整理思路,研究谈判技巧。“今天不行明天再来,一定要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接下来的几天,杨凯翔几乎每天都去找马爱平,耐心地给他讲解政府扶持资金和帮扶单位帮扶资金的区别以及合作社今后的发展远景。终于,马爱平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信任,贫困户带动协议签了,入股资金分红也有了保障。

交通扶贫铺就致富路

路修到哪里,车就通到哪里,脱贫致富的大门就在哪里打开。目前,立新村通村公路已硬化完成,10个社的村组道路建设已全部完成,巷道硬化建设已基本完成,新修和拓宽田间道路27.96公里。交通扶贫为立新村村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由于立新村山大沟深,大部分村民都住在山上,虽然通村道路硬化完成了,但部分村社道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还不完善、不配套。立新村立舍社的情况尤为明显,一些急弯陡坡、临崖路段缺乏设置必要的防护工程,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哪里该设置警示牌、哪里该安装安全护栏,每天的走访入户已让杨凯翔对这些路段烂熟于心。杨凯翔及时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很快便为立新村制作安装了30多块路边安全警示牌和脱贫攻坚标语标志牌,并出资11万元修建立新村道路安全护栏。看着这些安全防护设施,杨凯翔的心里终于踏实多了。

产业扶贫托起致富梦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怎样才能使帮扶资金创造更多价值,切实为贫困户带来实惠?产业是扶贫攻坚的“源头活水”,发展产业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一直以来,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都认真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及时研究分析贫困户的家庭和人员情况,在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劳动力和产业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空闲场地,鼓励引导贫困村群众发展“五小”产业。

但是发展产业周期长,贫困户见效慢,如何“短平快”地为贫困户增收,一直是摆在驻村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2019年,帮扶工作队结合立新村的自然环境进行反复研讨,最终决定,让贫困户饲养土鸡发展“五小”产业从而促进增收。虽然“五小”产业已经确定,可土鸡的品种不同,所需的生活环境也各不相同。对于搞技术出身的杨凯翔来说,如何选择有特色的土鸡品种又成了一大难题。

在那段时间,杨凯翔和同事们白天四处走访考察各品种的土鸡,夜里学习各种土鸡饲养、防疫知识,走遍了村子附近大大小小的养殖场。最终,他找到了岷县马坞乡的一家土鸡养殖场,气候、海拔等自然条件和立新村极为相似,且有一批较为少见的黑色土鸡。“老板,这是啥鸡?”“这叫绿壳蛋鸡,它的肉质鲜嫩,且绿壳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养殖场负责人答道。这正是立新村需要的品种,杨凯翔和同事们十分高兴。

为了避免因环境因素影响绿壳蛋鸡的生长,杨凯翔决定优先选择28户贫困户,每家发放20只鸡苗作为试点第一批饲养。两个月后,第一批绿壳蛋鸡长势喜人,没有一只死亡。从此,散养土鸡养殖业也成为立新村特色产业之一。两年来,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共计为立新村投入帮扶资金14.2万元,发放鸡苗7635羽,实现“五小”产业全覆盖。截至目前,此举带动群众直接、间接增收近30万元。

旧屋翻新搬进“幸福窝”

这山连那山,出门就爬坡,路不平,灯不亮,群众生活没保障。这是立新村多年来群众居住环境的真实写照。改变人居环境,建设幸福家园一直是立新村人祖祖辈辈的美好愿望。立新村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地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立新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多次走访过程中,谢台湾社贫困户李尕兄、张爱君两户给杨凯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尕兄、张爱君的住房被县住建局鉴定为危房,存在安全隐患,镇政府已对两户进行易地重建。但由于资金限制,新建的住房迟迟未装修,无法入住。两人均有轻微智力残疾,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收入微薄,靠他们自己根本无法解决。若仍住在旧房子里,不但有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可能因新建住房无法入住而影响立新村整村脱贫退出。面对这样的情况,杨凯翔与单位领导多次沟通。最终,单位决定投入帮扶资金3万元,解决了两人的实际困难。再次来到李尕兄、张爱君家中,杨凯翔看着宽敞整洁的新屋和两人发自内心的笑容,更加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干好扶贫工作了。

心系村民冷暖干实事

只有把群众放在心里,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只有真心为群众办好实事,才能让他们满意。一直以来,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县脱贫攻坚有关会议精神,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公交建集团脱贫攻坚的安排部署,出实招、干实事、解民忧,把精准扶贫工作抓紧抓实。

自2018年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的三年来,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共组织开展了3次“送医下乡”活动,投入资金约15万余元,覆盖了临潭县12个贫困村,累计为1300余名群众免费提供诊疗及咨询服务,同时为群众宣传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倡导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认真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帮扶工作队帮扶百余名贫困村民接受了医疗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特慢病家庭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让特慢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拿到特慢病卡,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了健康扶贫政策。

去年冬天,杨凯翔结合单位党群部、团委开展 “微心愿”暖冬行动,为立新村学校的40名幼儿园及小学学生送去温暖。“这些漂亮的衣服都是送给我们的吗?”孩子们用充满期待的眼神询问杨凯翔。得到肯定回答后,孩子们欢呼雀跃、手舞足蹈,一边用朴实的话语表达着感激之情,一边满心欢喜地排队等待着属于自己的礼物。看着孩子们童真的笑脸,杨凯翔心里一酸,自从来到扶贫一线工作,他四岁大的儿子只能由年迈的父母帮忙照看,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他想,将来一定要带家人来看看他奉献了青春的地方。

脱贫摘帽踏上新征程

脱贫道路拂春风,圆梦征途奔小康。在各相关单位的支持和关心下,在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的全力帮扶下,立新村相继通过了县级和州级脱贫验收,圆满完成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工作,终于摘掉了贫困“帽子”。一路走来,杨凯翔见证了贫困户从一开始的生活不易,到后来重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说:“我们为村里点亮了小康路上的明灯,他们则给予了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动力。”由于在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杨凯翔被评为“2019年度甘肃省公路交通建设集团脱贫攻坚优秀扶贫干部”。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下一步,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将按照“攻坚、巩固、提升、整改、兜底”五个方面的要求,全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情感,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以昂扬向上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勇气,为建设美丽立新、振兴乡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020-08-13 ——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故事 1 1 甘肃日报 c205834.html 1 扭住关键精准扶贫 锲而不舍奋力攻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