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12日
第08版:文摘

【滴水藏海】

雪花菜

董改正

在乡下采风时,我向豆腐坊的老人讨要了一些豆腐渣,打算回去做一道“雪花菜”。老人告诉我,一定要配蒜叶子炒才好吃。我问为什么,他一脸的沟沟坎坎里都是笑意,说:“好看。”确实,这一团素白,一定是要配点绿或者红才好看,若是绿,当以蒜叶、香菜为好;若是红,无疑只有辣椒了。也有人说,以冬菇、雪里蕻配以姜丝葱段爆炒为好。炒之前,定要将豆腐渣放在锅里,以文火烘干,要不黏在一起,哪里还有雪的风雅?

从“豆腐渣”到“雪花菜”,称得上是风雅了。名字的逆转,反映的绝非仅仅是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有草根阶层的乐观。最早发现豆腐渣好处的,一定是贫民,而能将这平素喂猪的材料做成菜,并嘉名“雪花”的,一定是他们之中读过一些书的。有人说最早起源于吕蒙正未达时,也有人说起源于朱元璋落难时,都不可信。只有在万般无奈时,才会与家畜争食,而在低到猪槽的卑微处,想到雪花,并为它配上点点绿意,那是人为了活下去,在跌倒的污泥里,犹自要栽下鲜花的尊严救赎。

我是吃过豆腐渣的,这并不是一味好菜。它粗粝得刮喉咙,佐以稀饭时,也只能吃到一点咸味,实在谈不上佳肴。唯有刚刚磨好,还未被氧化变黄时,那一堆琼玉让人心生诗意。或许,它能进入我们的餐桌,并有此嘉名,应该是“始于颜值”,而能够一直被保留下来,则是“陷于才华,忠于人品”了。雪花菜的“才华”,在于它有防治便秘、降脂、降糖、减肥、抗癌的功效,兹不赘述;至于“人品”,当在于它大地一样温顺吧,它接受一切的附加。张爱玲这样做雪花菜:“豆腐渣浇上吃剩的红烧肉汤汁一炒,就是一碗好菜,可见它吸收肉味之敏感……稍掺上一点牛肉,至少是‘花素汉堡’。”美食家唐鲁孙先生做法精致多了,用上好的金华火腿油,雪里蕻、笋丝、火腿碎粒跟豆腐渣同炒,他自己说,“凉了后佐粥是绝配,有福建肉松的口感,却比肉松好吃数倍”。出自民间的雪花菜,如此折腾,就像诗经被做成汉赋一样,虽然雪花菜不说,但我认为是失去了本真的味道。

我也喜欢做菜,却向来没有套路,只是跟着感觉走,中心思想是本真,忠实于食材本身的味道。对于雪花菜,我以为它的好恰恰在于美食家们提出的“豆腥气”——没有豆腥气还能叫豆子吗?最喜欢的雪花菜是这样做的:炖一锅猪骨汤,将新鲜豆腐渣放入,文火煮开,无需其他作料。看它慢慢翻滚,如雪,如潮,香气慢慢洇开,纯粹的、粗粝的、质朴的豆香,如一个故人。若是撒一点葱花,那就有些许春意了,的确“好看”。

(摘自《深圳商报》2020年2月6日)

2020-08-12 【滴水藏海】 1 1 甘肃日报 c205607.html 1 雪花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