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璐
一份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指出,服用安眠药的老人与很少或从未服用安眠药的同龄人相比,在15年内患阿尔茨海默症的可能性高出40%以上。
该研究对3068名70-79岁无痴呆症老人进行调查,参与者报告了他们使用安眠药的情况,随访时间持续了15年左右。在所有参与者中,共有147人(4.8%)报告“有时”使用安眠药(每月2-4次),172人(5.6%)报告“经常”(每月5-15次)或“总是”(每月16-30次)使用安眠药。研究显示,女性使用安眠药比男性更频繁,她们多伴有冠心病或抑郁症病史。
生活中,由于上了年纪睡眠变差、躯体疾病带来痛苦、退休后精神上不适应等因素,不少老人常年依赖安眠药。然而,由于老人对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安眠药特别敏感,服用不当容易导致精神紊乱,长期服用甚至可能产生抑郁症状。此外,不当服用安眠药还易让老人头昏眼花、身体平衡感变差、容易跌倒及丧失知觉等。
虽有诸多副作用,但我们不建议老人突然停药、换药,最好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一些调整,一般需注意以下方面:
明确病因,不盲目吃安眠药 老人睡眠障碍的原因较多,既有社会因素,也有自身疾病因素,不是所有失眠都适用安眠药。例如,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失眠时最好先测测血压,遵医嘱服降压药。如果盲目吃安眠药,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掩盖症状,延误治疗。
克服焦虑,放松心情 有的老人失眠症状为睡眠不深、夜间易醒,可能是存在心理压力,有焦虑情绪。如果生活中的确有烦心事影响,建议老人先调整心态,白天多和家人朋友沟通交流,或发展爱好,转移焦虑情绪,放松心态。
入睡困难,选短效安眠药 其能帮助老人快速入睡,但不会发生长睡不醒或醒后疲乏等症状。需提醒的是,加大短效安眠药的药量不会使催眠效果增强,因此老人切不可随意增加药量。
容易早醒,选长效安眠药 如果症状为早醒或醒后无法入睡,老人可选择服用一些长效安眠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深度睡眠。但此类药物会破坏老人兴奋抑制平衡,可能引起过度兴奋和激动的症状,所以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咨询医生,适度减量 老人肝肾功能减退,对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肾脏排泄也较慢,不当服药可能在体内造成蓄积,产生毒性。例如常见的安眠药地西泮,在20岁年轻人体内的半衰期为20小时,80岁的老人约为90小时,毒性反应率也相应从1.9%升至7.1%-39%。建议老人在医师指导下,逐步进行减量。
活动要慢,安全第一 由于服用安眠药可能造成白天嗜睡、乏力、头疼、运动失调等症状,建议老人平时活动要慢一点,比如下床时不能急,谨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