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倩
对肿瘤患者而言,服药的正确与否对疗效的影响十分明显。他们最关心的问题有7个。
餐前还是餐后,空腹是指什么?
一般来说,餐前是指在用餐30分钟前服用,餐后则是用完餐的15-30分钟后;空腹为用餐前后1-2小时,不要服药后马上进食。如果是需要快速见效或胃动力药物,最好餐前服用;大多对肠胃有一定刺激的药物需餐后服用;空腹服药的目的在于使药物快速地在胃肠道吸收入血,在有效部位起效。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医生叮嘱一天服药3次,并不是指早饭、午饭、晚饭各一次,而是每8小时一次。
服药时注意什么?
服药最好用200毫升的温水吞服,比如温水送服益生菌,可增加其活性,药效最好。如果水温高会影响某些药物的稳定性,则建议冷水服用。但生活中,不少患者用饮品代替水,以期遮盖药味,这并不是好方法。可乐、牛奶、茶水、果汁,甚至酒精都不建议与药物同服,以免其成分和药物发生反应,影响疗效或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对于一些难吞服的胶囊类药物,可在服药前喝一小口水润嗓,服药时仰头,有助于胶囊快速通过食管。如果患者吞咽困难,也不要随意掰开或研磨药物,最好及时与医生沟通,寻找解决办法。
吃药后不舒服怎么办?
当药物在合理使用时,出现不良反应,轻症的有皮疹、皮肤瘙痒、水肿,严重的有致命的过敏反应,如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当患者第一时间出现不适时,要及时向药师或医生咨询,进行综合评估,看是否停药或更换治疗方案。以肿瘤患者为例,呕吐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分为急性、迟发性,根据严重程度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医生需要视患者的呕吐次数和程度、主观感受,进行缓解和治疗。
对别人有效的药物,我可以吃吗?
对肿瘤患者来说,看到其他人的靶向药效果好,常常也想尝试,改变自己的治疗方案。但对于有明确靶点的药物,须遵循靶点检测后才可使用。医生会根据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患者自身情况(包括基因检测结果),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千万不能盲目跟风服用靶向药。
漏服一顿,需要补吃两顿吗?
肿瘤患者的药物中有一种是需长期服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比如甲状腺素或雌激素。如果漏服,需要依照间隔时间补服。如果距离下次给药时间,间隔未超过一半,可以只服用一半剂量;如果超过一半时间,就不要补服了,否则会加重药物的毒副作用。
化疗药物中,地塞米松是激素类药物,主要是降低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反应,一般分顿服用。如果仅漏掉一顿,化疗一般不受影响;但如果全部忘记,则需及时通知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推迟化疗。偶尔一次错过最佳服药时间,不必过于担心,影响不大。但如果经常漏服,尤其是长期性的慢性病治疗药物,对疗效影响很大,建议手机设定闹钟,及时提醒服药,避免漏服。
药物半衰期是什么?
患者可以通过药物半衰期判断是否需要补服。一般来说,说明书会注明半衰期,比如4小时。这意味着,服药4小时后,药效逐渐衰减,一半的药物被代谢、排出体外;每隔4小时就会排出剩余药物的一半,直到全部排出。
癌痛止疼类药物怎么用?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癌痛比较常见,止疼药不是痛了才吃。根据患者疼痛的病因、疼痛性质和疼痛评分,以及不同剂型的药物,医生选定不同的给药间隔。随意服用或增加服药次数,反而降低疗效或增加毒性。临床中,停服止痛药需要一个过程,一般从25%逐渐下调,避免患者出现停药后戒断症状。